千年古方二味药,治疗肠癌有奇效!
普通食材也能治病,只需要掌握正确的用法!
一、肠癌便血,患者不堪其苦
2021年11月29日,正是暮秋时节。萧瑟秋风中,一名七十岁的患者面容苦痛,颤颤巍巍地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们门诊部。
这个患者是一位肠癌术后的患者,在我接诊时,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了一年,患者却依然活在癌症的阴影下——
他一天要大便二十多次,便后每每有血,肛门更是疼痛难忍。同时患者还有小便不利,心烦失眠等症状。
就在我问诊的过程中,患者还跑了两次厕所,来去都要家人搀扶,最后痛得直不起腰。因为这个肠癌便血,患者不堪其苦,他的家人也急得不行,看得我是心疼不已。
我能做的就是对症下药,拯救患者于病痛之中。
于是我起手就用了猪苓汤合这个方子,这个合方是结合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药方。
其中就包括赤小豆当归散这个出自《金匮要略》,只有二味药的千年古方。
具体方药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cb9beac2387d4449.jpeg)
患者服用之后给我的反馈效果非常好,大便由二十多次减为六次左右,肛门疼痛也减轻了,出血的现象也明显好转。
我很高兴听到患者的病情好转,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b3c5a4326f640627.jpeg)
二、赤小豆,既是食材,也是中药
患者的病情好转了,再来复诊的时候,他的家人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他的女儿擅长厨艺,看到药方里的赤小豆,好奇地问我:“赤小豆不是吃的吗?还能治病呢?”
我笑着告诉她:“赤小豆除了是常用食材之外,还是一种中药,而且在这个药方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赤小豆当归散,具有排脓血,除湿热之功效。主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这个小方治疗的是这个患者最重要的病症。换句话说,小方的治疗是为了帮助这个患者解决最主要的健康问题。
而赤小豆,正是下水排脓要药。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药性论》:使,味甘。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不过三度差。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差。通气,健脾胃。
《得配本草》:甘、酸。入手少阴、太阳经。行水散血,消肿排脓。通乳汁,下胞衣。
《本草新编》:赤小豆,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
得鲤鱼,治脚气;
得通草,下心气;
得杏仁泄肉里湿热。
配鸡子白,敷痘后痈毒;
佐桑皮,去水肿;
合黄蜡,治水谷积痢。
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
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有一种豆叫红豆,与赤小豆非常相似,但功效完全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千万不要弄错了。还有一种叫红小豆的豆类,与赤小豆更是相似,但也不能代替。
从形态上非常好鉴别红豆和赤小豆,红豆有2/3是鲜红色,有1/3是黑色,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作为药物,红豆有催吐和杀虫的作用外,还是有毒的药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4af7cfecf31fb473.jpeg)
实际上通常所说的红豆应该是红小豆,红小豆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食品,有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
赤小豆的形态是暗红色,较为细长,赤小豆在药物当中使用,主要有清热、利湿、排毒、散结、去脓的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ac9d7a77b0d9d186.jpeg)
三、小小古方,有大大疗效
赤小豆当归散这个只有二味药的药方,在《金匮要略》出现过两次。
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翻译过来就是,病者脉搏跳的很快(数),不发热,有一点心烦,只想安安静静躺着睡觉,这是毒热郁结在身体里无法向外排出的表现,以及神志蒙昧,情绪不悦,虚烦内忧的缘故。汗出无表证属于里热使然。出汗开始之前三四日,眼睛红如斑鸠眼,目赤羞明,视力减退。到了第七八天,两个眼睛的四个眼角都黑了,乃内有瘀血之象。如果这个人胃口还行,这属胃中炽热,热毒瘀血交蒸上熏于目,脓已成也,此脓乃眼底前房积脓,非脓在肛门,方宜赤小豆当归散。
2.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便血是先出血而后才有大便,这是消化道近端出血,宜用赤小豆当归散。
组成和用法
赤小豆 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原缺分两,据《千金要方》补入)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赤小豆当归散各家注解不多,但对于我们理解有一定帮助,现集于下: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
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
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赤小豆清热祛湿,对肝经湿热效果特别好,配以当归养血活血,整体清热利湿、补血活血、除烦排脓。
程云来说:“当归主恶疮疡,赤小豆主排痈脓,浆水能调理藏府,三味为治痈脓已成之剂。”
可见,此方其活血排脓之效非常可观,可用于诸多痈脓证,即使是癌症,只要是病机合证,都可以加减应用,也可以与它方合用。
有下述病症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痔疮出血,便血,双足关节痛,红白带下,泡性结膜炎,渗出性皮肤病,狐惑病(白塞氏病),腹膜炎,颈部血管瘤,痤疮,尿路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球结膜下出血,瘾疹,腹型紫癜,前阴疮肿,肛裂,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湿热下注型低为单纯性肛瘘,前列腺肥大,银屑病,血精,小便淋漓,盗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