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作家散文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7人  宜修书屋

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表达:“人间不可无一,难存其二。”应该说,林语堂是带着万千崇拜的心在为苏东坡作传。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千年之前的一代文学巨匠苏东坡的人生,在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对苏东坡的尊崇和喜爱之情。林语堂先生率性地袒露:“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一个诗人,完全是出于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高尚,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可以想像,在中国文化中,如果未曾出现过苏东坡,那必将失色不少。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什么人,让林语堂如此心心念念的偏爱。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及文字中找到答案。

也许,偏爱苏东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每每读到有关他的文字,心里突然安静了,再无世事的烦扰;同时心灵也净化了,再无世间的庸争。这一静一净,让我们从人格上,更上从灵魂上得到了慰藉。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所写的那样“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了解苏东坡,就要读他的文字,读他的人生观,他的品性,他的诗词,他的幽默,他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他那个时代的文人政客的雅趣逸事……体会他那时而纤真,时而豪放,深情而沧桑的丰富情感。相信,你读过后,会大呼过瘾,并意犹未尽,因为里面有太多的快意和思想,你绝对想不到!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对于豪放,是常人对于苏轼的一般认知。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一改以往靡艳风格。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主要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抒豪情,言壮志。让你侬我侬的男女相思,花间酒下的伤感离别之风黯然失色。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先看看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江城子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因为当时,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岂是一个“狂”字,能说得清楚,此中意味,还需要我们用心慢慢体会。

再看,我们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中,他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开篇一句,便是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慷慨豪迈的气质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了解苏东坡生平的都知道,他一生中的遭遇,并不是一般人能挺得过来的。他不在被贬官,就在被贬官的路上。不过,他旷达开朗,化波折磨难为潇洒从容,无论生活的风雨、官场的风雨还是生命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用乐观豁达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态度,战胜了在被贬官期间的种种迫害和磨难,登上了诗歌创作和文学思想的顶峰。

苏轼在临终前,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亦云:“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他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充满了自信与达观,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试问天下人,你和我,谁有这样的豁达和淡然的心态?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东坡的人生是豪迈的,但他豪情尽处更有深情。《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是一首江城子,却写出了不一样的境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此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字里行间,道不尽对亡妻的思念,纵然再坚硬的心,读来也会变得柔软。相信,你读了第一句,绝无理由不为之垂泪。这首千古佳作,是写给其结发之妻叫王弗的。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苏轼对王弗的评价是“敏静有识”,意思是聪敏而不张扬,有见识有见解。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11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已经四十岁,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特别是最后三句,对妻子的怀念堪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过生死相离。是不是苏东坡把这深情的思念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如果说苏轼与王弗之间的是两小无猜,与王闰之之间的是相濡以沫,那么他与王朝云之间,便是心有灵犀的一点相通,他爱得深沉。

一次餐毕,苏轼手抚肚子问身边的侍者:“汝辈且道是中何物?”有人说是文章,有人说是道理,苏轼听了摇摇头。这时朝云在一旁说:“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被贬惠州之时,王朝云常常为他唱他的《蝶恋花》来消遣。可每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之句时,又歌声息止,凝噎而泣。东坡问她原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东坡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朝云去世后,苏轼再也没有提过这首词。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东坡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这首诗便是写给王朝云的,朝云就是他的那枝梅花,爱过之后,便不会有梨花入眼了。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一生,这一切要得益于他的睿智和豁达。再多的风雨,不过是使他的生命有质的升华;每一次的挫折与苦难,都会使他的人生变得无比的开阔。正如他诗中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被贬黄州时,苏东坡经历不尽言说。他有“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高昂豪情;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婉约动人;更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然潇洒。“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随遇而安,让他的处世哲学有了太多的精进。他不再耽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如林语堂在书中所言:“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接着,被贬再被贬。但苏东坡没有停止追求的内心的安详。一首《定风波》,让已是暮年的苏东坡发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然感慨。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要知道,那时的海南不可与现在相比,那时的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生活条件艰苦之极。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如果没有“参透人生穷达”,苏东坡做不到安之若素。当然,他的达观人生哲学不允许自己不快乐,这样的偏僻艰苦条件下,他却做到了比之从前,有了更多的诙谐和幽默!

如果你的人生正经受挫折 ,不妨读读苏东坡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个乡呢?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年近60还被贬至蛮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实就是一个善良的好人为了求得一个“心安”而已,这句诗实为苏东坡其一生精神写照。他曾有诗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一生的境遇都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最生动、最有力的注解。

这样的东坡,这样的境界,是要经过多少人生风雨才会有的顿悟和超脱呢?苏东坡的仕途历经坎坷,文章传之天下,也许就是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给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好的诠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