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串场河,信步来到水街
2025-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所谓伊人J
朋友临时有事,相约去东台森林公园的活动取消。
仿佛凭空多出来一天,精力无处释放,捱到傍晚,迫不及待去水街。
以往晚上散步串场河,常常止步于世纪大道。
其实,沿着串场河向北,再走一公里多,就是水街。我很多次想去水街,主观上却觉得水街离得远。
一公里对于我根本不算事,却因为习惯,裹步不前。习惯太厉害,叫人坚持,叫人放弃。
事实证明,水街眨眼之间到,我边走边看,感觉不到腿脚沉重。
水街总体面积半个村庄大几截田远(我是农村人,总喜欢拿村庄做比较),依托串场河文化,取样小桥流水古宅。
水街不比村庄寥落,到处人头攒动,长亭短桥挤挤挨挨,难得插上一脚。
我抓拍了几张,实在不喜欢对着人头举手机。
灯光璀璨,流水蜿蜒,勾勒出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画因人生动,人因画多情。
烧烤香,勾引得我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当见到摊位跟前排长队,我退避三舍,暂且压下馋瘾。
来水街一半目的为看淮剧,我却迷了路不辨方向(以前来过好几次),几番问保安,终于走到戏台跟前。
江苏淮剧团青年演员,正在演出《牙痕记》殿前认亲一场。年轻就是好啊,男声洪亮铿锵,女生轻柔婉转,水一样清澈,云朵一样纯净。
对,我用了“清澈纯净”这个词。
地方戏青睐人群中老年为主,淮剧名家基本上了岁数,唱腔再好,喉咙越来越松弛粗糙,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不争事实 。
诸如《牙痕记》此类名戏名段,我从小听,现在听,听了几十年,听了无数遍。 听名家,也听初出茅庐者。戏台上,还在咿咿呀呀,百回千转,我却转身掉头。
天不早了,四公里多的路程,我还得走着回。
经过世纪大道,我凭栏眺望,桥上高楼鳞次栉比环环绕绕,桥下串场河波光粼粼舟楫穿梭。
我油然生感慨,忍不住拍了视频,并且配上小提琴协奏《我爱你,中国》。
真是好听,我听了一遍又一遍。
以后,水街还得常来常往。
来回走十公里,不困难,我身轻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