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习经济之路

第二步:为什么说决策组成了经济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迷途小沙弥

前情回顾:在上篇文章中,主要只是简单介绍了什么是经济,经济是用来干什么的(管理社会资源)。既然是管理,那么必然离不开分配和决策,所以这一篇我们主要讲个体的决策行为来组成经济

其实我们要明白,经济只不过是人们(企业或家庭)在生活中相互交易形成的群体,那么交易完成的前提是做出了他们做出了交易的决策。同时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个人是怎么做出决策的几个原因来作为切入点:

面对决策时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的取舍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做出决策的场合是因为我们必须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假设有五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心理学或者经济学,那么她一旦把其中一门课的时间占比上升,另一门学科的时间占比肯定会降低)

其实当人们组合成社会后,社会也面临着各种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的取舍(举个例子: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在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由于成本高了,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组合,带来的好处就是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就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取舍

社会面临的另外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取舍。

效率:指社会能从具有稀缺性的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其实这种的取舍多见于政府的政策,因为政府中有很多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者失业保险,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外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

虽然这些政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是它们降低了效率(也就是说降低了最大的利益)。因为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所带来的奖励(工资),结果就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也少了(从资源中获取的最大收益降低了)。

取舍

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取舍,所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需要比较做出行为的成本与收益。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行为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正在考虑是否上大学,我们都知道上大学主要的收益就是知识面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但实际上这种综合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里有两点理由,第一点: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睡觉的地方、要吃饭。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第二点:忽略了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论文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

这里就引入了一个名词: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

边际变动和边际量

在知道有机会成本后,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行动带来的机会成本,但是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决策其实很少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往往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举个例子: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完全不吃和大吃一顿之间做选择。更可能的是你将问自己“是否能多吃一一块肉”)。而这种微小的调整被称做边际变动

边际指的是“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而我们应该通过比较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来做决策(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考虑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你确定与朋友通话10分钟给你带来的收益是7块钱,你手机的服务费是每月40块的固定费用加上每分钟0.5元的通话费用。你通常每月打电话100分钟,所以你通常每月需缴纳90块钱的话费,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决策就在你面前,你该不该打这个电话?打了这个电话可能会增加你的话费,不打就会损失这个电话带来的7块钱的收益)

推理情况一:由于每月为打100分钟电话支付90块,平均每分钟的话费是0.9元,因此10分钟的电话费是9元,由于成本9元>收益7元,所以将不打这个电话。

推理情况二:虽然10分钟电话的平均成本是9元,但边际成本-如果你多打这一次电话,你付费的增加量-只是5元。边际成本5元<收益7元,所以将打这个电话。

推理情况二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决策,无论是个人也好,企业也好,应该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更加理性的分析决策的优势和劣势。

边际决策还有助于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经济现象。(举个例子: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这么昂贵?人们需要水来维持生存,而钻石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远高于水)

答案: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都基于其增加以单位该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反过来,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一个人已经拥有多少这种物品。(水是不可或缺的,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收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而并没有一个人需要用钻石来维持生存,但由于钻石稀少,人们认为额外增加一颗钻石的边际收益是很大的,这也就是常说的“物以稀为贵”)

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成本

激励会对决策造成影响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我们应该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做出决策,那么我们必然会对某种引起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变化的东西作出反应,而这种东西就叫做激励。

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也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决定少吃苹果,因为价格上涨,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多摘些苹果,从这可以看出人们和苹果园主对价格这种激励作出了反应,价格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对于市场经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决策者决不能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举个例子:各种税收政策,国家基准利率的调整会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的贷款行为),但是如果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这些政策通常会带来意向不到的结果。(举个例子:国家制定安全带的法律法规改变了人们开车的行为,但是,当判断开车的安全程度时,会下意识的比较安全开车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当安全程度的收益>成本时,他们会开的更缓慢、更谨慎,例如在道路有冰时会比没有冰时更缓慢、更谨慎,但是当安全带法律法规出来时,降低了司机的车祸风险,也就是说,安全带降低了谨慎开车的收益。这样一来,司机随着收益降低,就会降低谨慎程度,随之而来的是行人的风险上升,结果就是司机死亡人数的降低,而行人死亡人数的上升,这显然与政府决策者的初衷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激励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了四个观点:1、我们每天都面临取舍和决策    2、当我们决定为了得到一件事而放弃的东西叫做机会成本,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这件事情带来的机会成本   3、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应当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4、激励会对我们做出决策造成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