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放弃的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中小苗苗苗

#见:

《孙子兵法》说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说只要你是战斗,就要正奇分兵。 “战势不过奇正”,战斗的方法就是奇正,没有别的。这就叫战术原则,只有这一种战法。

正奇分兵是一个基本的战术原则,叫分战法, 战斗一定要分兵 。不管兵有多少都要分,有几十万大军你要分,一个班攻一个山头也要分。

你经常听到有人会说,这事原则上可以,那你就知道了这事不一定行。这事原则上不行,就是有门儿,有办法。 原则就是用来放弃的。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里面说过一句话:“制定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

《孙子兵法》是基本的战略和战术原则,你学了这个,你就要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

#感:

我不禁在想,我始终在坚持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我又是如何做的?从来没有仔细梳理过,待会儿在「行」的部分,写个计划。「这事原则上可以」+「这事原则上不行」,这两个小句子真的是总听说,看来原则这个概念就是被这么玩坏的,正解应该是「原则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放弃的」才对!

#思:

一个基本原则,渗透点线面体各个维度,穿越过去当下未来各个时间,在时空里驰骋。比如「正奇分兵是一个基本的战术原则,叫分战法, 战斗一定要分兵 。不管兵有多少都要分,有几十万大军你要分,一个班攻一个山头也要分。」,「一定」就是对原则的坚持。

韩信背水一战,以三万兵力攻打二十万兵力的赵军,一万多兵力在河边背水列阵(奇兵),韩信亲率1万多兵力与赵军合战(正兵),还有半夜派出的两千奇兵执行秘密任务,此时是一正两奇。

战斗第二阶段,韩信且战且退,且退得比较狼狈, 韩信大将的旗帜、战鼓、仪仗丢得满地都是,退到背水列阵的部队那里,跟他们合兵一处,再杀回来死战,这个时候韩信的兵不是一正两奇了,是一正一奇。

韩信丢在地上的那些大将旗鼓仪仗的其实是诱饵,赵军看到仪仗都要抢功劳,能抢到韩信的大旗会得到很多奖励。军营里的赵军预备队就倾巢出动了,这时赵军手里就已经没有牌了,他所有的牌都已经打出来了。

胜机出现,半夜派出去埋伏的那两千奇兵,出发的时候韩信给他们每人带了一面汉军的旗,这时候这两千人就冲进了赵军的军营,就干一件事,把赵军的旗帜拔掉,全部插上汉军的旗,此时两千奇兵变成了正兵夺了敌营。

这时候,赵军后面被韩信追,前面又进不了军营,指挥就乱了,整个部队就在这一刹那间,心理就全部崩溃了。韩信这一战就击破赵军二十万,斩了赵军的统帅陈余。而且活捉了赵王赵歇。

在这一战当中,我们就看到了,正兵和奇兵的运用, 韩信始终是有正有奇,赵军则是有正无奇。 如果赵军的军营里面有一支预备队,那么汉军的两千人是肯定攻不进去的。

韩信背水一战对「战斗一定要分兵」的基本战术原则诠释的十分充分,韩信始终是有正有奇。

再次想到,不忘本谋,这里的「有正有奇」就是本谋的一部分。因为都需要始终坚持。

「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之中,成为那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一个基本原则自成一个系统,无论是在系统整体的宏观维度还是在子系统的细节部分,无论跨越怎样的时间维度,原则需要始终都在发挥作用。

或许规则可以有温度,但原则是你的「护身符」,它本身就是最大的温度。

#行:

关于我始终在坚持的原则,目前想到的有:安全第一,育儿育己,终身学习,问心无愧;在启动践行的有:不存侥幸;但一定还有我没有梳理抽象出来的,「安全第一和育儿育己」被我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了,其他的也这样来操作吧,得一个打印一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