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七条
(一)
读《东周列国志》,如黑熊掰玉米,掰后篇而忘前篇。
读不及一半,暂时罢读。
因为越读越觉得书里出现了两个是非之地: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算得上是两个古代史上最大的古战场,无数古人在那里用生命和智慧肉搏,因权力和地位开战。把“智慧”和“勇敢”发挥到极致,将“狠毒”与“狡诈”运用至娴熟。已到了“礼乐崩坏”的地步。
虽然知道随后会有一系列圣人跃然纸上发挥出他们的贤能挽救这种残破局面,但长久面对这两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心理上还是比较排斥。若再读到圣人被追杀、遭冷遇的场景,更是万难接受……
暂时罢读,也是想让心灵缓一缓。
因为自感现在还没有驾驭此书的定力。
(二)
书路道阻难行,暂且剖析一下生活在古代社会的四种人:
古人也有智愚、善恶之分。
智者善,圣贤;智者恶,奸侫。
愚者善,棋子;愚者恶,禽畜。
圣贤少,治国齐家平天下,生可历三朝以德昭世;死可流千古任人瞻仰。如道儒墨、关文岳……
奸侫多,贪婪狠毒诬良善,生则涂炭生灵,死必遗臭万年。此类人,如洪水恶兽毒蛇灾瘟。
棋子、禽畜,皆为普通大众。前者多,守法公民,虽无才德,但不敢越法池一步,也算遵守社会秩序;后者少,人皮恶畜,虽不似奸侫般涂炭无数,行为却令人发指,稍不如意便报复无辜……
古人的行为,已成往事,往事不可更改,只可引以为鉴,以正今人之仪。
故读书启智探道,须辨善恶良莠。善智当扬效,善道当蹈之;恶智必摒弃,恶道宜封之!
否则智必反行、道必远之!
然而,自忖虽善却愚,又无智善之人点拨,常觉昏瞆不已。
(三)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答:成者善,败者恶!
成者若非善而得人心,何以成?败者若非狠拗失人心,何以败?
然善者亦多败,因其智慧驾驭不了善良,以至盲善;恶者亦有成,不过以智巧掩恶罢了。但后者本性如狐尾,终会败露!
但后者如桧,前者如飞。其胜败应不在当世,而在身后的千古……
(四)
观人评事,须持一颗公道之心。
无公道之心,则易目瞆心迷,不辨良莠,不识善恶。
不可人云亦云,不可偏听偏信,不可屈一个好人,不可纵一个恶人。
凡事须先明心正己,再以公正而论是非。
何为好人?未作恶者,作恶又回头者,改恶从善者皆为好人。
何为恶人?常作恶者,作恶不悔改者,恶上加恶者皆为恶人。
是善是恶、孰智孰愚,史碑不及神明更明。
然信史碑者多,信神明者少。
何为神明?神明并非历代人所塑造的各种神仙偶像,更非宗教所言“唯一真神”!
神明遍地都是,即古往今来每一个人自己的良知。
史书纸片也!碑铭石块也!良知却是每个人生而有之,死而不灭的数据,终会被未知存储、破译并解密。
(五)
人言其恶,众人皆言其恶,其自己良知无恶无愧,便非恶人。
人言其善,众人皆言其善,其自己良知有恶有愧,仍是恶人。
因此,人不可因人言恶而破罐子破摔,仍须坚持自己的善良,善良不为让人知,只为滋养良知。
人亦不可因人言其善便以为自己可藏恶匿恶,仍我行我素,恶行纵然无人知,却已耗尽良知。
(六)
善属阳,恶属阴。
善如鹿马,恶似豺狼。
恶者无道,善疑、善诽、善毁灭;善者有道,能容、能忍、能体谅。
(七)
有恶方知善之可贵,有善方知恶之可恼。但二者少一个,则另一个也将不知其存在。此亦天道。
恶可不知善而增其恶,善不可不知恶以与恶抗衡。
因此,欲除恶,必先知恶;知恶,则恶可抑。
恶之所以为恶,因其不知善之可贵;善之所以从善,因其鄙恶之凶狠。
恶若知善之可贵,必弃恶从善;善若知恶之性状,方能降恶。
除恶之法,化恶从善为上。若赶尽杀绝,则变善为恶了。
如此一想,《东周列国志》还是应该继续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