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大学生活我的大学

《人民的名义》当中,祁同伟本该是一个正直的龙套

2017-05-15  本文已影响36人  姚叔叔
易学习

《人民的名义》是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一套反腐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但给人的启发却不只是肃清贪官污吏。对个人来说,还有对于原则的思考和人脉关系运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主题是:祁同伟,本该是一个正直的龙套。

祁同伟这个全剧的悲剧式人物典型看着让人心寒。出生贫穷、一直学习和能力优异的祁同伟曾和侯亮平一样,相信只要有能力便是闪亮的金子。但是大学后的工作分配却让他倍感无望。(剧终也解释到祁同伟大学被分配去当山里所长是想让他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慢慢被发现。但是面对条件和待遇都更丰厚的侯亮平和陈海,祁同伟嫉妒了。)

祁同伟觉得,生活对于他来说太过的不公平,是关系圈泯灭了他自身的发展潜力。于是,他放弃了原则,娶了比自己大十岁梁璐成功上位。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举动报复现实。祁同伟自己说,:“那一跪让他丧失了所有的原则和底线。”实则不然,如果他对梁璐还抱有一丝感情,也许他的路也会一帆风顺。祁同伟自身的原则性不强是很明显的,再加上现实的诱惑让他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回到我们分享的主题:祁同伟其实是个龙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一个人——易学习。试想一下,如果祁同伟是个很有原则和底线的人,那他的发展路径适不适和易学习很相似呢?

从基层做起,依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往上走,直到被发现。似乎冥冥之中便是这样。但是祁同伟看到了那个坐在自己面对面一辈子没前途的老所长时,整个人都绝望了。他觉得,20年后,那就是自己的样子。于是,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原则,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做人的底线,甚至可以称之为人性;而人脉关系,在政治中则被视为政治资源,同样的,现实中也是一种资源。

现实当中,很多的理念似乎都是冲突着的,比如原则和人脉。反思一下当下,我们是否是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呢?就拿许多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举例:

毕业季,大学生的选择无疑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考研和创业。但是作为最有想法的群体,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时常动摇。比如身边最相关的医药行业,也许很多人当时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也从未思考过要去做这方面的事情。他或许会想着我要去做餐饮,做考古,然后自己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兴趣值得去挖掘。但因为专业,他们被束缚了天性——一种追逐梦想和幸福的可能。

社会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诱惑,而对于金钱,精力以及欲望都奇缺的大学生来说,刚进入社会一个随随便便的诱惑都能让他们跑偏。

笔者有一位这样的朋友,曾经大学时励志要成为企业家,创业之心雄心勃勃,但在简单尝试之后,由于经受不住生活的压力,而选择了放弃。再后来找工作,意外走进了一家药企行业,卖起了医疗器械,在被他的师傅鼓吹之后,他很快忘记了自己本来想做的是什么,而在整个他的人脉圈子里,他最终觉得:“这样也不错。”

所以现实当中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但事实到底是否是这样呢?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很多人都是死在了没有原则的道路上。

正如当下一帮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群体,诱惑很多,困难也很多,而在面对让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付诸实践的道路上,往往困难是大于机遇的,并且,也没有和你一到能一起打拼的人。

在上大学之初,许多人选择的圈子便是不适合自己的,但当生活和就业压力纷至沓来的时候,许多人已经都无法跳出可这个舒适圈,去尝试融入新的圈子。因而,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思考出当下许多大学生的思考方式:当想到自己最想要去做的事情的时候,往往直接跳过了对未来美好的幻想,而直接进入了障碍思考层次,然后直接放弃,随后当时间不够了的时候,他们便会很自然的走进舒适区,去妥协那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也许,在这部剧中,我们最终能看到了坚守原则的人最终获得的结局。比如易学习,同样是保守挫折,但在晋升之路上,易学习始终如一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为人民服务,最终,沙瑞金和田国富选择了他。

也许,去实现初心的这条路会很漫长,但不得不说,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才会走到最后。如果结果能够来的快一点,祁同伟何尝又不想做一个龙套呢?只是他太想进步,太禁不住诱惑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