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删除键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电影,读了一些书,吃了一些饭,玩了一些游戏,上课打了一些盹,吹了一些牛皮,迷了一些茫,跑了一些步,有挺多想说的话,不如,先从——“删除”谈起吧。
巧的是,我前几天还想把这个公众号按下删除键,其实就是不想做这个类型了,想换个主题做,哪怕是注销了之后重注册一下。就像所有的少年少女都幻想过,到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重注册的时候发现,要拿邮箱注册,一个身份证只能有一个公众号主体。
邮箱注册的时候待的时间太长自动刷新,然后再次输验证码的时候,发现这个邮箱不能用了(可能是BUG吧)。遂放弃注销,选择了换个名字,换个签名。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无所谓的事情可做可不做,就不会去做;有所不同的事情如果有简单的办法就会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秉着这个信条,我从上学期开始就懒得去参加各种无意义的活动,例行公事能拖就拖,绝不率先完成。
可是——,我即便从这些事情里挤出一些空闲的时间,也没有做成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一定是什么东西偷走了我的时间。
我卸载了游戏,取关了很多无聊的公众号,整理了自己的知乎收藏,清理了b站的视频,整理的书库中过于老旧的、残缺不全的、没什么兴趣看的书也统统删除。我以为会发生一些改变。
结果没有,时间在发呆和幻想中溜走了。
不是什么东西偷走了时间,是没有重要之事来抢夺时间。
什么事情对你而言是重要的呢,我问自己。
我还不知道。
我突然想起我改“沉默信使”时的签名:因为怀疑沉默,因为沉默寻找,因为寻找相信,因为相信发声。
大抵一个人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想要更加看清自己的前路一些的时候,总会希望自己的人生与一些瑰丽的愿景,深沉的命题有所挂钩。
这也正是我们极容易沉迷于宏大的叙事,而审视自己却一筹莫展的原因。
于是当我们对现状不满时,八成会觉得现在的不如意,都是过去的锅,这样的想法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按下删除键。
年轻人删掉签名,朋友圈三天可见,在社交圈中“删除”自己,从一个社交软件换掉另一个,分手之后换手机号,换头像,换昵称。
前一段时间抖音很火的那个视频特效,不就是放一张自己的旧照片,然后delete进度条读满之后切成自己的近照,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吗?
很少有人愿意让朋友还保留着自己的旧印象,大部分人都更愿意昙花一现地展示自己的变化,于是不再会有人保留过去,代之以,“不可见”。
我也一样。
在改名之前,我就想过把以前发的东西都删掉,于是我试探性的删了一个视频,结果它还会留有一个“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的页面。
其实是的,在“人”的世界里,是没有删除的,只有“覆盖”。
旧印象被新印象覆盖,旧签名被新签名代替,可是总会有一些痕迹,它们标记了你的成长路径,也是你茁壮成长至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总要向前看,有什么东西“无法删除”也没什么关系。
与其盯着过去,不如新建自己的试错方向——
点击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