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宇鬼谷纵横&聚散流沙道学•国学•养生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2017-03-12  本文已影响680人  飘尘多多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道圣老子居三圣之首。
《纽约时报》把老子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孔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从历史和教科书中,得到的老子印象,多为仙风道骨、神乎其神,犹如太上老君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

不过,既然历史长河中却有其人,说明老子如我们一样有血有肉,也必定有悲有喜、有爱有恨……

今不谈何为圣贤,只以篇浅论那个失意常在、一生坎坷的老聃李耳。


              01  失父丧母,高论生死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他的出生版本不一,也多被仙化(在此以秦新成、刘升元《老子传》中较为接地气的说法介绍)。

李耳的母亲刚刚怀孕,父亲李乾走远亲,醉酒以后,连夜回归却失迷无踪。就这样,李耳未出生时父亲就走失了。

母亲李氏眼巴巴地等他降生,可是,“今儿也巴,明儿也巴,巴到十一不出家”。

公元前571年,李氏怀胎的第十一个月,终于要生了。生育之时却难产,无奈只能剖腹取胎。按现在的说法李耳是剖腹产的晚产儿。

当时医疗条件差,降生的李耳伴随着母亲的辞世哇哇大哭……

出生便失父丧母,可谓人生大悲之极。与道圣相比,我们多数人的出生是幸福的。

还好李家人心善,村里人都感恩。嗷嗷待哺的李耳被拥入老莱夫人怀里,老莱夫人也就成为养育他的母亲。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一年,家母老莱夫人辞世。李耳悲痛欲绝,寝食难安。然而沉思冥想,突然恍然大悟。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

高论生死的典故由此而来。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

待李耳101岁仙逝时,他的好友秦佚前来吊唁,哭号三声即止。

“生亦不喜,死亦不悲。”

好友将他生前所论还赠与他,也算是最好的吊唁。

千年前,老子高论生死的典故,或许就是而今喜丧的初心吧。


              02  聪颖刻苦,书海求知

李耳的老师叫商容,虽不知何许人,却是位贤人。

李耳少年聪颖,深受商容喜爱。史料记载的师徒“四日问答”,充分体现了少年李耳的求知欲和辩证观。

商容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问:“天为何物?”
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
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
…………
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
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商容虚怀若谷,为师谦逊,鼓励李耳深入思考、探索未知,为其后来悟道打下了根基。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老子“贵柔”思想,也是在商容那里学到的。

容张口问:“吾舌存乎?”
曰:“存。”
问:“吾齿存乎?”
曰:“亡。”
“知之乎?”
老子曰:“非谓其刚亡而弱存乎?”

《淮南子·缪称训》说:“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道德经》多次提到“贵柔”思想。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观念由此普及开来。

少年李耳不仅聪颖好问,更是非常刻苦。最具代表性的典故,便是“半夜走亲戚——意在求学”。

这天李耳赶马车要到姨妈家,一想二十多里地挺远,就在马车上放了一大捆竹简,边走边读。

谁知看书入了神,一下走过了,四周路都不熟,这可咋办。机智的李耳坐在了路边清溪旁,反正书没读完,看完再说吧。

直到紫霞飞尽,月钩挂金。这才起身寻路,找到姨妈家,半夜敲了门。

此后,李耳读书悟道,虽有感悟,却仍敢不足。怪就怪当年书简难寻,贫穷子弟想要多读几本书也不容易。

不像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书海浩瀚,却也良莠不齐。这样一想,那个读书不必多去甄别的古代实属难得。

商容教授李耳三年后,鼓励他到周都求学。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很多年后,李耳进入周都守藏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从此遨游在了书国的海洋。

写到这里发现好多牛逼人物都干过图书管理员,毛泽东、金一南……图书馆是人才的摇篮啊!


               03  生死劫难,立善初心

说到李耳遇到的劫难,不得不提栾豹,一位土匪头子。(典故出于《老子传》)

时逢周朝末世,天下打乱,枭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哪里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不幸,李耳被栾豹抓为“狩获”,就是被系到绳子上,等着家里拿赎金来救。

匪首大恶,心情好坏都杀人,说是拿来祭旗。李耳心善,出头救人,于是被打的很惨,几近丧命。

这时,有个叫魏山的,认出李耳是隔壁村得李家人,李家对魏家有恩,便出手救了李耳。

通过这次大难,李耳受了损,也得了益。世间生灵涂炭,他看到了恶对世人的损害;魏山出手救人,他看到了善对众人的慈悲。

这时的他,心中慢慢生根发芽,一定要弘扬“善”,化世间民众困苦。

《道德经》:“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他与栾豹的“缘分”不止于此。

这天,栾豹拐马杀回,攻打李耳老家的苦县县城。

兵民纷纷上城退敌,李耳也走上了城头。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让栾豹气不打一处来。

“我要与你论战,你敢答应吗?”

“毛头小儿,谁怕谁!”

于是,他与栾豹对论十二回合。直言其必定恶有恶报。

栾豹哈哈大笑,你给我恶报个试试。此时,惊天大逆转,骖乘李展飞突然爆起,怒杀了栾豹。

果然应了恶有恶报!

生死劫难,城头退敌。李耳看尽了万恶之源,也找到了奋斗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既益于人又益于天的学说。


                04  命途坎坷,为官二史

公元前520年(有爱的一年啊),老子入朝为官,此时的他已经52岁了。

他并不热衷仕途,因为追求不在于此。然而,人一旦有了名声,就会有人推举。李耳的际遇也是如此……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老子名声在外,主要源于两个典故。

一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蜎渊问其名声前来拜师,老子欣然答应,正讲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蜎渊听了嗤之以鼻,于是偷偷离开了。

走到山间,看到大好河山,高兴坏了,一失足竟滚下山坡掉进井里,还被人抓到说他偷钱,打个半死。此为乐极生悲。还好人家找到了钱,才知道冤枉了他,就给他银子道歉,于是否极泰来。

蜎渊通过切身经历深刻领悟了老子的学说,于是痛改前非,再拜老子为师。

二是“论‘变’作‘囚’”。

县正殷戕得知老子讲“变”,非常恼火,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讲“变数”太过敏感,于是就把他抓起来。

还扬言,你的“变”是胡说八道,我县太爷的位置岂是说变就变的。

结果,第二天,殷戕的姐夫私通吴国(他们都是陈国人),他也沦为了阶下囚。

通过这两件立竿见影的事,老子声名大噪,不过前行路上还有一个考验。

这个考验名曰“黄金官司”。

老大说,我先看到挖到的那锭黄金,应该是我的。老二说,是我先看到挖到,那锭黄金是我的。

两人请老子评判,哥哥让给弟弟,不行;弟弟让给哥哥,不行;把黄金劈开一人一半,也不愿意。

老子知道这是来找茬的,他把哥哥单独叫来说,这锭黄金是你的了;又把把弟弟叫来,给了一锭黄金。结果,两人居然还不愿意。

于是,赏了两人一顿板子……终于心服口服了。

这天,老子接到了昭命,“李聃见札旋来周都”。

在周都,或二史职务。柱下史,就是记事史官;征藏史,就是周都图书馆馆长。


                05  孔丘三访,大雁传情

孔子称老子为师,两位圣贤也多有交集。史料记载中,孔子访问过老子三次。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第一次,孔子31岁,老子51岁。

孔子迷惑:“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说:“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

两人论天论地论水论道,相谈甚欢。

孔子大有所获,也建议老子“正式出山,设坛讲学”,把知识与大家分享。

老子接受建议,但也担心太过锋芒毕露,于是不设坛,非正式的讲学。

第二次,孔子51岁,老子71岁。

此时的孔子在中都当县太爷,看到盗贼猖獗、世风不古,心急如焚,于是前来请教周礼。

老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孔子送老子大雁为礼物。

老子欣喜收下,此为传情之物,也代表了两人的知音之情。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第三次,史料记述不详,此时,孔子己周游列国十几年,途有经过,前来拜访。

两大圣人的相遇交接,让人神往不已……


                06  山河破乱,大书成毁

公元前519年,周景王卒。此后,开始了长发二十几年的周朝内乱。

其间,老子继续在守藏室担任征藏史,见证了周朝王室的权利纷争。

公元前499年,73岁的老子辞去职务,回到了家乡曲仁里村。

这时的他仍没有忘记建立新说的初心,于是,开始了归隐著书的漫长岁月。

七十多年的岁月沉淀,经历了各种世事纷争,感悟也逐渐成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没有形体的,抓不到,摸不着,看不见,事物总是从无到有,从一个变成两个……。

著书大致分为两部:宇宙部和人尘部。

老子还探索归纳了“五律”:宇宙有无互生律,有无互用律,相对存在律,道之变动不变律,反律。

(研究过程中读到了这五律,我被深深震撼到了。这比相对论早了几千年啊!)

归隐著书期间,82岁的老子病了,肝肺心腑综合症。医生束手无策,他很是不甘心,因为大书还未写成啊。

探索“道”的他,突然顿悟出了“天道治病”。老子总结出,“专气以致柔,要致虚极,守笃静”。

每天沉思打坐,练“三丹”,这里不是只练丹药,而且人体的上丹田、下丹田和中丹田。

86岁时,老子身体康复了。

经历大病而自得痊愈,老子的养生之道逐步成型。日后所著的《道德经》,其中不少养生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最让人心痛的日子还是来了……

时年,楚国爆发白公之乱,陈国乘机起兵,最后招来了楚国大举伐陈。

楚兵来到曲仁里村,烧杀抢掠,老子数十年心血,就这样毁之一炬!


              07  驱牛西行,函谷著书

大书虽毁,思想长鸣。

93岁的老子,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讲学。

他骑着青牛,缓缓西行,一路授道解惑。

终于,来到了函谷关。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问老子到来大喜。随即,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

“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答应了他。

老子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人生失意常八九,苦集灭道方成圣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
美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说:“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本兵书”。

……

大器终有晚成时,老子函谷著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


之前,对老子的认识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而今,沉心静思,深入研读、认真总结,一个有血有肉的道圣老子植根心灵。

从平凡走向圣贤,他看尽世间沧桑,历经诸多劫难,苦集灭道终于大器晚成。

道圣之于我们的意义,不应仅限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更需要我们立起学习榜样,不断去追这样的“巨星”!

他天生聪颖仍如此刻苦,值得我们学习。

他看尽苦难仍一心向善,值得我们反思。

他历经坎坷仍不忘初心,值得我们点赞。

他失意常在仍清净自然,值得我们借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