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一月见闻
从上次更新到今天在湾区一切基本布置妥当,已整整过去一个月。这一个月熟悉新环境的过程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都有颇多感触,终于能抽空提笔做点记录。
出发前就被朋友打过预防针,在国内的城市里生活久了,习惯了高楼商场和便捷的生活服务,一旦出国大多数时候都会有下乡的感觉。
入关
下飞机入海关那一刻我就明白此言不虚。湾区有好几个机场,我选择的旧金山机场显得十分老旧,过道狭小,硬件设施普遍具备年代感,排队时一台过时液晶显示器里循环播放着"You are welcome here"的影片,影片看着像是拍摄于十多年前。入关没有预料中的戒备森严,没见到持枪大汉,只有一个亚裔面孔的大叔就像是车站售票员一样,坐着慢条斯理的检查了签证资料,随口问了几个问题就放过了。
入关之后拿行李,等行李期间偶尔见到海关警察牵着一条缉毒犬走动,警察是个瘦小友善的小姑娘,缉毒犬是只小型犬,还特意穿着特制的迷你警服,小巧可爱,一人一狗四处巡查,没有丝毫紧张严肃的气氛,小狗时不时在行李箱周围走动,碰巧看到它在一名旅客背包旁停下,摇尾巴兴奋起来,我以为要见到电影里的情节了,结果这只缉毒犬只是对背包里的牛肉干产生了兴趣,害得小姑娘只能尴尬的道歉。我也跟着松了口气。
拿完行李没走几步就到了机场门口,坐在门口等朋友过来接,不由感叹,这怕是我见过最小最旧的机场了。
初印象
搭上朋友的车,一路高速奔往公寓。刚离开机场,视野立即开阔起来,蓝天白云倒和想象中的相去不远,大片的云朵点缀在视线的远处,和地面连在一起,显得天空很低,这种景象倒是看着新鲜。至于空气,并没有感觉到所谓的 Sweet 和 Fresh,可能比杭州稍好,又或者差不多。
开阔的景象一直持续到抵达公寓,我开始纳闷,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一直到临近公司的公寓,一路上一幢高楼都没见到,倒是看到不少光秃秃的荒山,房屋稀稀拉拉的散落在各处,房子都是四四方方又矮又平,路上极少能见到人,路边随处长着一些耐旱却不美观的植物。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湾区的第一印象:我所到之处毫无城市的气息。
人少
朋友将我们送到公寓之后,就急急忙忙上班去了。车一开走我就发现一件事情,除了我和怀孕的老婆,周围一个人影也没有,看不到接待房客的大厅,眼前只有一些三四层高公寓,阳光很刺眼,四下除了风声一点声响也没有,我突然感觉茫然无措起来,赶紧拿出手机从邮件里找到房间号,接着四处奔走找房间,好不容易定位到房间门却开不了,起初以为是密码锁之类,但邮件里看不到相关信息。最后只好打电话求助客服,手机信号只有两格,客服声音时断时续,风声又大,加之太长时间没使用英语沟通,费了好大劲才知道在一封长长的邮件最下方有详细的入住指示。
原来房间钥匙放在公寓大门口的信箱里,要自取。这是我对美国人力资源稀缺且昂贵的第一次感受。所有能用邮件沟通清楚的地方都避免使用人力,最后我离开公寓也是将钥匙放在房间就锁门离开了。没有像国内一样在大厅办理入住和离开手续。一个月的入住你不需要和任何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大家按照约定的规则和手续办事即可。
陌生
进了公寓放好行李,开始着手熟悉环境。说来惭愧,连烧热水喝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研究了好久,都是些看着认识又不明其意的英文指示单词。湾区的房屋公寓,从外面看起来都不怎么起眼,但进了房间,里面的硬件设施还是很有现代感。房间里各类电器十分齐备,电磁炉,烤箱,微波炉,咖啡机,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空调等等,刚开始都看着陌生古怪,等研究清楚如何使用后,只觉得意外的好用。尤其是洗衣服,洗好后直接烘干(老美不晒衣服),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种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是旅行中才能体味到的新鲜和乐趣,这也是我下定决心漂洋过海的原因之一。
吃
接着是吃的问题,这可能也是中国人刚来最难适应的问题。在国内用 App 叫个外卖半小时就能到,菜品样式随意挑,在这就行不通了。步行距离内没见到过餐馆,网上订餐由于位置太远又不送。想找个超市买包泡面,能搜到的最近的超市也有几公里远,想用 uber 打车?贵,非常贵,随随便便几公里路近 20 美金,还要付小费。
我在湾区的第一顿饭就是花了 20 美金坐 uber 到了一家麻辣烫店后,吃了一顿 20 美金又甜又辣的麻辣烫,再花 20 美金坐回家。
其实吃的问题没想象的麻烦,在熟悉环境之后,一切都迎刃而解。
平常上班在公司有免费的三餐,Facebook 在免费食物上的福利确实让我这样的新员工惊讶不已,早中晚三餐都有供应,食堂数量也不少,我到现在都还有几家没吃到。主食,甜品,蔬菜沙拉,水果,饮料样式都很多,在园区里面都可以免费享用,即使在用餐高峰期,排队时间也不长,Facebook 还鼓励员工带亲朋好友过来蹭饭,我估计是食物太多,浪费比较严重。最值得称道的是 Micro Kitchen,里面有样式繁多的零食,牛奶,咖啡,茶,饮料不限量供应,随时都有。
至于周末在外面吃饭,关键是要有车,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没车寸步难行,有车后,可以在 google map 和 yelp 上找自己中意的餐馆,驱车前往一般在 20 分钟车程内能找到不少优质的餐馆。餐馆价格普遍比国内贵,两人吃饭随便一顿很容易超过 40 美金。加州有州税,再加上至少 15% 起的消费,下馆子无法做到像国内那么随意。
湾区这里有很多的大型 store,大家普遍习惯开车去超市背一车食物回家,至少保证一周内不用再出门,所以冰箱都很大。如果自己做饭,吃还是比较便宜,像 99 Ranch 这样的中国超市,能买到和国内一样齐全物美价廉的中餐食材。
住
美国是个多人种聚集地,湾区自然也不例外。我来之前就一直猜想过,不同人种之间很难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湾区地方本身并不算太大,但却分作很多个区域,Menlo Park,Palo Alto,East Palo Alto,Redwood City 等等,同一人种会倾向于生活在同一区域,比如 East Palo Alto 黑人多,Foster City 和 San Mateo 亚洲人多,Fremont 印度人多,还有韩国城等等。来之后遇到不少人都告诉我,East Palo Alto 治安不好不能去,我一朋友在湾区住过 5 年却从未踏足过 East Palo Alto。
不同区域的房租房价差别也大,这边租房是收入的一大开销。便宜点 1000 美金搞定,要治安好生活便利价格就远不止了,我在治安较好的 San Mateo 租了个一室一厅的公寓,月均 3000 美金左右,这价格在国内租房怕是可以闭着眼睛挑了。和租房相比,买房划算很多,100 万美金可以买一栋不错的带院子的独立 house,总价虽然高,但住房面积比国内房子一般大很多,总体算来还是有性价比。
开头难
万事开头难,用来形容刚来美国生活的人再适合不过。美国人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都与个人的信用记录相关,新来者记录空白,也就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租房,公寓方会查看个人信用历史记录,如果为零则可能拒绝或者需要付一笔高出正常情况的押金,租车同样,无记录则可能导致银行贷款无法审批。还有办信用卡,信用记录的累积主要靠使用信用卡消费,而没有信用记录则无法办理常规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只能办预存多少使用多少的卡,要使用达半年以上累积信用之后在换。
租车之后还要上保险,而没有加州的驾照则导致费用异常之高。没有车险又无法提车,等考驾照再租车?那没车的时间几乎难以出门,打 uber 又太贵。
对于新来者,租房,租车,信用卡,可谓是生活必备三件套。有了这三样,生活即刻便利起来。刚来湾区被这边简单粗犷的建筑风格惊吓到,公寓和百货商场看着都像是仓库和厂房,可一旦进入又是另一番景象,这边商场虽然都不建高楼,但面积很大,里面物资丰富,种类繁多,生活所需一应俱全。
开车
湾区开车体验和国内差别很大。
美国人开车普遍车速很快,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上高速,即使是 2km 的距离,导航也会领着去高速。高速公路建设与国内差距很大,路面、栏杆、指示牌都显得老旧,晚上开车很多地方没有路灯,所以大家都开大灯。上高速很方便,没有收费站,往往一拐弯就并入了高速。
美国人很少变道和加塞。有时候,一条道排满了车,旁边一条道车少速度快,也不见有变道的,这点我刚来时很费解,还以为有什么交规限制。
变道时如果打了转向灯,旁边车道的车一般都会让行,很礼貌。
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大家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一个一个轮着走,如果抢着走,对方司机很可能以手势表示不满。
很少有司机鸣笛,大家都按规则有秩序的驾驶,如果有人朝你按喇叭,对方一定已经非常愤怒。
车一定会让人,来这这么久,不论什么场所,车遇到人一定都会等行人通过。
很多残疾人车位,而且残疾人车位都在离入口近的位置,即使车位再紧张,有时候残疾人车位也是空着的。如果刻意占用,则有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从国内过来,车技方面一定游刃有余,但在礼貌和规则上需要好好学习适应。
结束语
匆匆忙忙写了一些,有些生活上体验和感受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有准确的认识,以后有时间再写。至于工作上,在 Facebook 这段时间感触很多,但现在还摸不清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等一切安定熟悉之后,再提笔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