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太子妃跪陆文昔,既是道歉,也是伏笔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染笑

电视剧《鹤唳华亭》中的太子妃,温婉可人,重情重义。

太子妃这个角色本身几乎完美符合对古代传统女性的想象。比如看太子和顾内人对彼此都有点意思,她没有着急挑破,而是想着帮太子纳了顾内人。这个角色的设计,就是妥妥地按照大家闺秀明事理的特征来设计的。

但有一点却让太子妃突破了一个大家闺秀的限制,那就是她得知顾内人是陆文昔后的事,让这个角色开始变得不同起来。

太子妃在知道顾内人的真实身份之后,朝她跪下。

因为张陆正是恐惧陆英重新得了官职之后,陆文昔会成为太子侧妃,成为太子妃的竞争者,才把陆英父子押上了刑场。而当张陆正说出这些理由时,顾内人和太子妃在一起,就在那块屏风后面。

太子妃这一跪,反倒把这个角色的高度拔高了不少。

其一,是太子妃在意身份的差距,但她对顾内人(陆文昔)的愧疚和友情,盖过了这些礼法在她心里的高度。

太子妃和顾内人的友谊,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说贴心话的朋友那么简单。但太子妃对顾内人接近太子的一次次默许和助推,都像是一个希望朋友恋情实现的小姐妹。

太子妃认为她和顾内人的距离,比顾内人认为和她的距离要近得多。太子妃的身份注定了她会在和顾内人的这份友谊中付出的较多,但她欣然承受了。

其二,即使太子妃在亲情、友情中只能选择亲情,但还是鼓起勇气向顾内人(陆文昔)跪下表达了歉意。即便顾内人没有回应她,她也没有停止。

顾内人和太子妃的这份友谊,足够让太子妃这个角色变得丰富起来。她不仅局限于太子妃的身份,还是一个试图表达自己感情的朋友。甚至把自己的错处放在顾内人面前,跪下任她处置的意思。太子妃也只有这种方法表达她的歉意了。

太子妃和陆英父子的死的关系,有些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一样。不是她的意思,却被摆在这个位置上。张陆正认为她应该争,于是就这么做了。但张陆正忽视了太子妃的最大威胁,不在于外来的,而是内在的。

其实,剧情到这时候,也点明了齐王夫妇是没有孩子的。太子妃腹中的孩子,必定会成为太子稳定下来的竞争力之一。张陆正明明应该更在意的是太子妃的安全,而不是想着怎么抵抗外来的斗争。

原本,顾内人的存在会护着太子妃在宫里的安全,甚至不会让太子妃去宫里,因为需要面对贵妃,明显是一次颇有风险的行动。而且,太子也说是可以避免的。

但张陆正这么一做,让顾内人再也无法为太子妃考虑了。因为让她想要护着太子,顺便护着太子妃的动力已经消失了。她的父兄甚至还是因为太子妃而间接死去的,她又怎么会为一个间接的仇人考虑事情?

这么看来,张陆正和太子妃的关系,也有些像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一样。他做了认为有利于太子妃的事情,却让太子妃暴露在了他人的伤害之下。

而太子妃这一跪,也无疑会给顾内人带来新的麻烦。这一跪埋下的伏笔和太子妃的悲剧,间接导致了《鹤唳华亭》回归到了原著的剧情中,甚至会成为把太子和顾内人继续绑在一起的绳索。

太子妃这个角色的悲剧,其实从一开始的大婚就注定了。从太子为了暂时救下陆英父子,而选择让皇帝赐婚的时候,张陆正和尚且待字闺中的太子妃感受到的并不是荣耀,而是恐惧。

张陆正还好,毕竟做官,多少有点城府。

太子妃的恐惧却是实打实的,而能安慰她的,居然只有刚因为公事分配到她身边的顾内人,她也太无依无靠了。想要护着她的弟弟,也没有什么能力,还只会添乱。

其实,太子妃这个角色打造的过于美好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平衡她的娘家为太子带来的种种混乱。太子妃没有依靠,她也不能依靠自己,因为在娘家时,没有想过把她当成太子妃来培养,只是普通的大家闺秀,读读女戒之类。而大婚之后,她活得战战兢兢地,生怕出错,发现身边的顾内人还是个靠谱的,就想着通过友情、看重来依赖她。

而当太子妃的利益和顾内人的利益最终因为陆英父子的死发生冲突时,矛盾的最大化也是戏剧效果最大的时候。太子妃的悲剧也是来源于此。

不得不说,《鹤唳华亭》在太子妃的人物塑造以及选择离开时间点上,都把这个角色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的程度。悲剧的效应,也就因此产生了无法逆转的影响。

本文由篮子原创,欢迎关注篮画话,一起追剧,一起涨知识。

查看相关文章:

《鹤唳华亭》萧定权对皇帝喊出“我是人”,父子关系终挑明

《鹤唳华亭》:太子妃下线,剧情真的是在为虐而虐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