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两家人
我们湖北人早晨吃早餐称为“过早”或“吃早点”,我发现如果你对一位湖北之外的人这么称呼,人家多半会听不懂。在嘉兴的小镇上,像我们家乡的热干面和汤粉是看不见的,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当然常见的白米粥、包子、油条、大饼、牛肉面、馄饨一类的吃食这儿都是有的。
大桥镇上的一条老街上相邻着有两家早餐店,一家面东,一家朝南,两家经营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南面的一家是夫妻二人带着小叔子一起开的。整个店面不算大,外间有两三张桌子,墙上挂着一台电视机,两台风扇不停地吹着。锅灶、炉子和揉面的案板也都在外间。
从一扇侧门进去便到了里间,那儿要宽敞一些,屋内有空调,次第儿摆放着五六张桌子,光临里间的多为一些熟客。那些老主顾们一来,先总要从外间的桌底下一只箱子里取出一小瓶黄酒,然后踅到里间就着别的吃食细斟慢酌起来。大清早喝口小酒,那习惯倒也挺特别的。至于说那黄酒是不是鲁迅笔下孔乙己喝的酒呢,或许都是那个味,又抑或现在的酒要精致高级一些罢!
老板个儿不高,皮肤白皙,剪着一头短发,看上去很精神。眼下正是盛夏的天气,他穿着一条短裤,胸前系着一件围裙,动作麻利,忙里忙外,脸上始终挂着生意人常有的微笑。有时候,他也会忙里偷闲,身子倚住桌子,来回提拉一下腰身,算是一种锻炼了。
女人大约四十开外的年纪,脸上化着淡妆,耷拉的睫毛于慵惓中俨然长了几分。她穿着花色的衬衣和长筒的色泽斑斓的裤子,有几分清凉。那时候卫视早新闻里正在播放一位零零后大学生带着奶奶去看海的新闻。女人兴奋地同她老公说:大学生带奶奶一起看海呢!瘦小的男人嘴里咕哝了几句,不知他在说什么,大约觉得女人少见多怪,这种事儿不足为奇吧!
那位小叔子呢,同他哥哥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发式,连圆脑瓜儿也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般。只是弟弟的面相显得更年轻一些,大约也是因为他脸上没有像他哥哥那样细而密的短髭吧!他细心地干着自己的活儿,从来不用哥嫂吩咐,什么时候做什么,他总是胸中有丘壑。有时你看见他分明正在门边的案板上揉面,背后嫂子双手端了两碗里间顾客的吃食预备进门,他背后像长了眼睛般轻捷地便帮着开了门,一边又熟极而流地揉起了面。他似乎从未开口说过话,一声不响地干活,与大哥配合娴熟。
东面那家早餐店的老板同样是一对夫妻,只是更年轻一些。男人三十多岁的年纪,身材敦实。他穿着一条大裤头,露出壮硕的小腿肚。他的脖子上搭着条毛巾,偶尔用它揩一下额头和颈脖上的汗珠。小店门正对着大马路,男人不时用普通话对着过往的行人吆喝几声,推销他店里的大饼和油条、豆浆等。
女主人的身材壮实,鼻翼处有一粒黑痣。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家的店子连着住宿的家。两个大男孩是一对双胞胎,衣着打扮几乎一模一样。那时候一个男孩子正在背一首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小男孩吃力地念了好几遍,终于渐渐背熟了。一个年老的女人抱着一个婴儿从屋里出来,女主人迅速迎上去,接过孩子,抱在手中,一转眼消失在后面的房屋去了。
平安温韾,其乐融融,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