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一二
自从年前那次感冒以来,多多睡前总要爷爷背着才能入睡,无论是午睡还是晚睡。情景往往是这样的:多多趴在爷爷背上,爷爷一边走着,一边还要念着那首童谣。
那首童谣没有名字,内容大概如下:背背早早(找找),上上南窑,南窑好住,种下枣树,枣树不结枣,气得老汉可山跑……
多多不是一个任性的小孩,但是于此,他却非常挑剔——爷爷必须边走边说念,一个也不能少。如果爷爷只是走,他会带着哭腔说“背背早早,南窑,枣树,快跑”;如果爷爷只是念,他会说“周(走),爷爷……”依旧是哭腔。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23883/b09b622b9b223ddb.jpg)
随着语言渐渐丰富起来,多多几乎可以把这首童谣完整地说出来了。那哄睡的情景就变成了这样:爷爷背着多多,祖孙俩一起念着这首童谣。有时候,多多久久不肯入睡,爷爷也会把这首童谣唱出来。当然,谱子是爷爷即兴而成的,是故每次唱的都不一样。
多多二次创作的第一首诗歌是白居易的《春晓》。原诗句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经多多创作后,就变成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鸟鸟鸟(尿)”。
多多二次创作的第二首便是这首童谣了,而且水平要明显高于那首《春晓》。如果碰到妈妈,多多会说“气的妈妈可山跑”;如果碰到奶奶,多多会说“气的奶奶可山跑”;有时候会换成爷爷,也会换成多多。
《小星星》是多多学的第二首童谣,现在也才学了两句而已。我记忆中的童谣只有《拍手歌》、《小老鼠》和《拉大锯》。
母亲常说的童谣只有《拉大锯》,而且会变着花样说出来。小时候的我认为母亲真厉害,可以变着花样念出《拉大锯》来。现在想想,母亲之所以变着花样说,是因为她知道的童谣太少了。
我小时候常常念到的童谣是《拍手歌》。这首童谣会被我们两两拍着手念出来,也会被我们跳着长绳念出来。
去年五月份,区里开展了一次征集原创童谣的活动。我仿照纪晓岚的《咏雪》,为多多创作了一首童谣《数字爸妈》——
爸爸爸爸
一声两声三四声
妈妈妈妈
五声六声七八声
来来来
九声十声十一声
声声入耳又随风
俗话说,无独有偶,好事成双。而后,我又为多多创作了一首《小满》
长长的睫毛眨呀眨
溜溜的眼睛转啊转
小嘴儿嘟
小手儿招
多多等我来抱抱
四月的桃花俏
五月的槐花闹
虫儿飞
蝶儿笑
多多等我哼歌谣
你笑就好
你闹也好
不管淘不淘
都是我的骄傲
就这首童谣而言,我最满意的地方是题目。原本这首童谣是有几个题目的,可是到最后我都没有想好到底该哪一个好。直到交稿的那一刻,我才抛却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纠结,给了她一个新的名字——《小满》。
童谣的名字叫“小满”,是有两层意思的:第一,写作这首童谣的那天(5月21)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第二,童谣中所描绘的画面都是我小小满意的地方。
童谣征集活动没有后续报道,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入选命运如和。但是,我对多多的那份爱意,无疑是通过童谣而记录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