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成长励志

学前班的记忆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泊小成

现在的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幼儿园去了。幼儿园又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如果孩子太小的话,还有幼托班。这和我那时不太一样。

    我们当时的幼儿园,叫学前班。一般学制两年,六岁开始,上到八岁,然后升小学一年级。现在即便在农村,幼儿园也非常正规了,教学场地、设施和老师都十分规范专业。我们村现在有个幼儿园,在主街道旁边,每次回家都能看到,里面装饰的非常漂亮。回想自己那会,条件要差一些的。

当时上课的教室,是村里闲置的一间空屋。老师是自家的二婶,这个学前班也是她开的。书本是统一买,除此之外,其它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带过来的。每当开学的时候,我都从家里搬个小椅子和小板凳。虽然这两个都是座位,但并不都是用来坐的。在教室里,小椅子是当书桌用,在上面写字,小板凳当座位。教室没有桌椅,家里也没有合适的书桌,只能找既能适合书写,又方便搬运的替代物。教室里布置非常简单,前面一个黑板,几支粉笔,后面是从各自家里带来的形形色色的桌桌椅椅。粉笔也是短缺的,有好几次粉笔耗尽了,用脱落的白色墙皮来书写。教室位置也经常变化,两年间,换了三四个地方,但一直都在自己村里。

学前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识字、算数和画画。老师会教我们认简单的汉字,拼写自己的名字。同时教简单的加减法,画一些小动物的图画。在学期末,也有考试,考试好的会得到一张奖状。我应该是得过几次奖状的。

身边同学都是本村或是隔壁村的。大都从小就认识。男孩子是比较调皮,经常惹祸。教室门上的玻璃都坏了,如果有男生在开门前早到了,就会从窗口上钻进去,后来的同学也相互“帮扶”着钻进教室。等老师来了,发现大家早已在教室里等着,门还锁着。

日常管理的并不严格。毕竟都住得不远,而且沾亲带故。如果算缺勤率的话,我算比较高的一个,经常以各种理由逃学。会请假出去走亲戚,会请假去地里干农活,甚至有几次看电视剧到紧要情节,也不去上课。记忆犹新的一次是,有天中午回家吃饭,电视台正在播放《水浒传》,自己看着上了瘾,竟忘了上课时间。后来同学来家里找我拿钥匙,才意识到自己身上还带着教室的钥匙,大家已经在教室门口等我好长时间了。

管理不严,并不代表没有惩罚,特别是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次我和二婶家闺女在课间贪玩走远了,回来时已经上课好久。被二婶“严厉”地批评了,并要求我们在教室门口罚站。本来站在教室门口就是挺丢人的事,而且我们教室还在村里主街道的黄金位置,来往的乡里乡亲都能看见。他们看到我俩呆站在教室两旁,都抿嘴一笑:看看这俩孩子,准是不听话,被他们老师罚站了。

除了玩乐,也有“血泪”。有一天,教室门口临时放置了一个排车。排车可以理解为“增强版”的小推车。车身和推杆更长,运载能力更大。当时那个排车的车身和推杆都是铁制的,车上放置某种机器。不知是谁,因何故将这个放置在了教室门口。也怪我们当时条件差,可供娱乐的设施实在太少,几个男生竟玩性大发,在车的两头,玩起了“跷跷板”游戏。开始时,还是玩的不亦乐乎,但就在一次落下时,自己的脚不自觉放到了车架下面,被压了一下。车身本来就很重,那时自己又小,怎能经起这么这分量,当时就扭伤肿了起来。感觉到疼后,眼泪喷薄而出,哇哇的哭了起来。

之后就是各种治疗,吃草药、抹药膏,苦不堪言。在休养一段时间后,还是得去上学,功课不能耽搁太久。早上妈妈送我过去,晚上再将我接回来。那时候已经可以勉强走路,只是受伤的脚不能够太用力。有时放学后,妈妈因为有事没能及时赶到,二婶会背我回家。

曾经的教室,早已被推倒重建,成为个人的住宅。那时的很多同学,后来也一同读了小学、中学,有的现在也时常保持着联系。当时的学习环境,虽然远不及现在的幼儿园,但并没有多少艰苦的印象。幸福的根源并非都来源于环境,农村孩子的童年,也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