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2021-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律才能给你自由

1.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最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学生在默默地、专心致志地投入操作的同时,在一种毫不介意的轻松关系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其状态真是好极了。

2.这样的教学不是“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而是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般的日常教学。“如果感到教学空洞虚假的话就不行……”

3.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尽管学生不断地银河吧:“是的!”“是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
(思考:是的!!这一块内容我有必要说一下自己的思考。在此之前,我一直比较注重课堂的氛围,追求学生的活跃度,但是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开始注意课堂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取悦学生,或者取悦听课者。而是从学科本身出发,探索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真的很不简单,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是需要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

4.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并构建和他人的联系。在这类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确定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不确定的言语能深入其他学生的心中,能有实实在在的说服力。关于这一点,做教师的大概谁都知道吧。但是尽管这样,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比起不确定的回答来,还是更要求清楚明确;比起小的声音来,更要求声音洪亮;比起模糊的表现来,更要求明晰的描述。活泼热闹的、一个接一个的教学活动就是好的教学的“主体性”神话,牢牢地捆住了教师的头脑和身体, “手势”教学只是其中一个特征性的现象罢了。

5.日本小学教室里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

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后,越往上走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与此相对,为什么日本的小学里闹哄哄的发言过剩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后就会变得麻木、拒绝发言、沉默不语了呢?这一问题也许是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时最大的问题之一吧。

造成这一现象有若干原因,诸如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程,等等,由制度性约束而派生出来的问题相当多,但是绝不仅止于此。学校(教室)的文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等,不也是很大的问题吗?可以这样来看:如果在幼儿园、小学时代过分地强加以虚假主体性的话,到了初中、高中后,学生就会尽全力去反抗小学时代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从而使他们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由成长。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造成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就拒绝发言,常常面无表情地坐在教室里的情景,就不仅仅是初中、高中任课教师的责任了,幼儿园、小学的教师也必须对此负责任。

6.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开端是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教师就可以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7.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8.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者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9.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都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10.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值得学习的东西,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

11.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