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0/100
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这是某些情况下的戏谑之语,您品一品,有没有感觉到淡淡的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分呀分,学生的命根;考呀考,老师的法宝。
这恐怕是60后70后人记忆里较深的句子吧。
80分,优秀了吧,不行,隔壁家孩子
一,眼下不争的现实
在这样的话语体系和教育意识主导下,我们都想让99%的孩子们达到优秀(这本身就是个悖论),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最好能拿到100分,起码也得99。
事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许这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卷的深层原因吧,不只是被动地卷,卷着卷着变成了“自来卷”。
李小萌老师在她的《你好,小孩》中就谈到妈妈们要学会做“60分妈妈”,千万别去做“90分妈妈”,或者“100分妈妈”。她其实是想从意识形态上给妈妈们松松绑,给孩子们多一分“碧水蓝天”,让教育的生态更人性化一些。
父母对于自己没有满足过的那种虚荣心的要求,然后希望孩子能够挣回来这个东西。
这,才是隐藏在潜意识中的魇兽,吞噬战原本和谐美满的亲子关系(后期也会波及到师生关系)。
父母少做一点,孩子就多一点空间。
父母做的多,说的多,管的多,孩子(人)就不能够做自己,日子对他没有了价值。
宅男、巨婴……层出不穷。
谁之过?
这就是那句歌词“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啊!
二,背后的理论
为什么我们的及格分是60分而不是100分?不少人会觉得是因为每个学生不可能都得到100分。
《好的教育》的作者、资深教育人鲍鹏山教授在他的书中则另辟蹊径,却又让人信服的解释到:
表面看来,可能是一个班40个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100分,若用100分来做及格线,那很多人就不及格了。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60分确定为及格线的时候,相当于给了学生40分的犯错空间,这样他的思维就活跃了,胆子就更大了,敢于提出独立见解了。
黄静洁老师在《父母的格局》中则谈到“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不也为了让孩子们从错误中有所收获,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思维才能拓宽么?
由此看来,做爸妈的,做教师的,对教材的学习定位很重要,不可以定位为100分,最多只能定位到80分。
尤其是如今全民皆卷的时代。
有人说,我宁愿不考100分,99分就足够了,留下弥补那一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更多我的兴趣爱好,不香么?
这绝对是一个拎得清的大脑!
看来,一张卷子的目标不应该是100分,而应该是80分。
不信,请顺着思路往下走:
①你要求孩子考100分。
②要做到考100分,孩子最想做的,不是提出独立见解,而是不犯错。
这里,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如果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就敢于独立思考了。
所以,前面的追求100分,是不是有“买椟还珠”之嫌?
先别出冷汗,还没完,
③只求所谓的圆满100分,不接受小错误、小瑕疵,除了漏掉了“独立思考”,还有批判性思维!
④忽略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独立性,忽略孩子的独立思考,未来,他们大胆做事、仔细判断的精神勇气和探索性勇气就会日渐萎缩。
所以,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比较宽的犯错空间呢?
是要60分,还是要80分,还是追求100分呢?
一念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