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内容简介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有时候,清晰的思考反而是一种浪费。有时候,凭借直觉去决定,你会后悔莫及。唯独横跨心理学、哲学、企管等领域,涵盖52个生活、工作、投资、爱情上最常见思考错误的经典作品!《清醒思考的艺术》不仅指陈思考错误,更提出有效对抗妙招,预防掉入隐形思考陷阱,让你看清思考盲点,清除决策障碍,选对思考方法,做出正确选择。每个思考错误搭配一幅风格独特的插画,实用性与娱乐性兼具。
罗尔夫•多贝里既有深邃的洞察能力,又有出色的讲故事能力,穿插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投资理财、股票买卖、心理学实验等,叙述丰富、幽默,耐人寻味。
躁动的年代,我们需要一本锻炼独立思考的书!
作者简介 :
作者:(德国)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朱刘华
罗尔夫•多贝里,1966年生于瑞士,在圣加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益得书摘(ge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精彩书评:
壹:
日本有过一个调查,你觉得十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样?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超过70%的被采访者认为十年后的自己会比现在好,同时只有不到30%的采访者认为十年后的社会会比现在更好。个人的发展期望是应该与社会相匹配的,如果社会变得更差,你不大可能变得更好。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给自己的学生分配球票,然后询问没有分配到球票的学生他们愿意花多少钱购买球票,以及问拿到球票的学生他们愿意以什么价格出售球票。结果前者均价是170美元,后者是2400美元。个人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人事物,认为自己拥有的人事物比别人的更有价值。
1972年有一个实验,有两组人,A组被告知自己肯定会受到电击,B组被告知自己有50%的概率受到电击。两组人被测试出在面对这个消息的时候的紧张程度居然是一样的!B组的数值被持续减小,40%,20%,10%,5%,结果仍然是没有差异的,直到0%。在面对风险时,人们更看重风险造成的后果,而不是风险的概率。
《红楼梦》里面秦可卿病重的时候,尤氏问王熙凤:你冷眼看这媳妇儿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
冷眼就是抽离情感去看待一件事情。王熙凤和秦可卿分别是荣宁两府的长孙长媳,都很有才干,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欣赏。但王熙凤最厉害的地方是:即使这么纠结的情感关系中,她仍然能抽离感情来客观看待秦可卿不久人世的现实。
我们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素质,并且低估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能力无人赏识,自己的才华无人发掘,自己简直就是上天的宠儿,但是一遇到现实问题马上就变成皇宫里的王子或公主,所有人都该帮助自己,你怎么忍心让我面临这么痛苦的选择?这个问题很普遍基本每个人都会有,不然哪里还需要无数偶像影视文学让我们来映射自己?
王阳明的一句话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知行合一。
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你做了什么才是大家的事。从来知易行难,“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其实未知”,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辜负了你,不妨挽起袖子开始干。而不是让情感(你怎么想的)左右了你的判断,做的过程本身就是修正自己想法的重要步骤,做的好,总结自己为什么做的好;做的差,想想为什么其他人做的好。如果乔布斯一开始就能想到什么就做到什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直得瑟不就完了,还hungry?hungry for what?
想是情感,做是事实。对一件事的情感放得越多,产生的偏差越大。书中有两个故事,A是“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B是“国王死了,王后伤心欲绝,也死了”,问两个故事哪个概率大一些,几乎所有人都选择B。但事实上A的概率比B的概率大,因为A中的王后可能很开心,可能无所谓,也可能伤心欲绝。而B显然只是A的一个子集。我们直觉认为B的概率大一些只是因为B更符合人类情感。
看吧,感情用事几乎是本能,而且是一种可能会毁掉自己的危险本能。所以当我感受到自己明显被情绪包围的时候,我一般停顿一下问问自己,“你就不能冷静点?”
贰:
其实这本书最直接的标题就是这个,里面列举了52种人类常见的思维误区,各种因为缺乏可靠的客观参照系所产生的判断失误。我觉得这书真是值得人手一本,随身携带,好随时提醒我们自己——别犯蠢!
顺便一提,作者为证明理论举的例子很多也不恰当,说明他在写思维误区的时候也不止一次掉入了思维误区XDD
把我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些思维误区应对方法总结一下:
1、 幸存偏误:不要光看成功者的辉煌,看到底有多少失败者,他们又死得多惨。
4、从众心理:傻逼一死死一车——聪明人会独自去死XD
5、不要纠缠于沉没成本,不然你会越沉越深
6、互惠偏误:人情债不好还,除非你真的想和某些人打交道,否则最开始就拒绝
7、确认偏误:不要过滤掉那些相反信息——最好主要总结和积累它们,因为需要很多成功要素加在一起才能带来成功,而致命伤只需要一处
9、权威偏误:这个星球上有100万专业经济学家,没有一位有效预测过经济危机。
10、对比效应:最好别相信那些想挣你的钱的人给你树立的参照系,而是自己拿纸和笔计算一下
11、现成偏误:依靠全面的数据系统,而不是眼前的现象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把这句话拿来骗别人吧
13:故事偏误:最好的不再被故事欺骗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去写
14:事后诸葛亮偏误:如果想知道你是多么糟糕的预言家,记得写日记
15:司机的知识:别鹦鹉学舌一样卖弄那些自己不懂的东西,同样,别追在鹦鹉屁股后面
16:控制错觉:把那些没用的按钮留给别人,给自己找点儿其他有用的事情
17:激励过敏倾向:在你提出一项奖励之前,最好先考虑一下这种奖励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最好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鼠目寸光和自私自利这个基本前提
18:回归均值:如果你没有统计数字表格,就别相信某个做法是一定有效的
19:公地悲剧:听布老师的话,赶紧私有化!哈哈哈哈哈
20:结果偏误:只要股票市场上的猴子足够多,它们中迟早有一个会成为亿万富翁,这不代表你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成功经验
21:选择的悖论:选项越多,人们的坚定程度和行为能力就越低,想想该怎么去影响别人吧……
22:讨喜偏误:这个其实不是偏误,事业只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当然愿意为他们喜欢的人多做一点儿,有时候甚至是非常多——所以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真的很重要,成为别人生活中的光吧
23:拥有效应:如果想挣钱,就不要得囤积症
24:奇迹:只有成功发生的巧合才叫奇迹
25:团体迷思:如果不想所有人一起死,就安排一个人专门唱反调
26:各种概率偏误:拿出纸和笔来
28:稀少性谬误:物以稀为贵,用这个来骗傻子,然后自己用耐用的量产货吧
30:赌徒谬误:如果你数学不好,别赌,如果你不懂出千,别赌
31:锚定效应:给别人脑袋里扎锚,而不是自己的
32:归纳法: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全景,归纳法是不保证永远成功的
33:规避损失:有时人们比起盈利更害怕损失,所以多吓他们,谁叫他们贱
34:社会性懈怠:所以说共产主义死无葬身之地啦
35:指数增长:人们对几何级数不敏感,所以想隐瞒,就用增长率,想吓人,就用结果
36:赢家的诅咒:别玩皮洛士的胜利
37:人格特征谬误:人们习惯将问题归结到具体个人身上,又一个可利用的弱点
38:错误的因果关系:消防员出动越多,火越大,所以要灭火最好裁撤消防员,哈哈哈哈哈
39:光环效应:给自己拿个墨镜再说
40:替代途径:其实就是好好考虑自己行为的代价,认真想想自己失去的能更好让你判断自己得到的
41:预测的错觉:如果没有完整的历史记录,就别相信预言家——有也最好别信
42:关联谬误:人们习惯把看似相近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又一个可以用来误导他人的方法
43:框架效应:同一件事在不同叙事模式下给人印象完全不同——哈哈,这个我太擅长了
44:行动偏误:除非你真的知道该干什么,否则不要为了自我安慰而行动,那样往往更糟
45:不作为偏误:人们通常认为不作为的责任比较小,又一个可以利用的弱点
46:自利偏误:别给自己找借口,你会蠢得不能直视,卑鄙得难以置信
47:享乐适应症:人们总是会慢慢适应那些更好的东西,所以注意节制,不然后面会很疼
48:自我选择偏误:又一个需要全局统计信息解决的麻烦——总之,别真把自己当成宇宙中心,这个法则只有在疼痛的时候才是生效的
49:联想偏误:别瞎想了,没错,你,就是说你呢!
50:新手的运气:没运气的新手都已经埋进坑里了——你也快了
51:认知失调:狐狸的葡萄不好玩,最好只评价你真的了解的内容
最后: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知识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爱默生
换言之,想要成功的话,最好给自己的脑子和嘴巴上个阀门,别总是学习祖先的愚蠢。
总体上来说,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时刻处于大多数的不幸、破灭、失败、荒诞影响之下,正因为我们可悲的心智接受不了这一点,才需要无数种幻觉来自我平衡,如果你想要清醒思考,还是把这些幻觉留给别人,然后去拥抱那些荒诞吧——这能够拯救你的理智,至于你的灵魂该怎么办嘛……这个问题,你也许该去问西弗勒斯教授。
叁:
因为粗心,差点坏了大事。
我懊恼地在广播里问:“求教人细心的书!”
某热心友邻立即抛出答案:“这个得靠教训。”
那一瞬间,我被巨大的无助感包围了。
“这个得靠教训”潜台词就是“你的病无药可医”。因为“教训”是“损失”的正面说法,“靠教训”就意味着“等损失来了再追悔莫及吧!”
可谁想追悔莫及呢?
我徒劳地在豆瓣里翻“教人细心的书”,没翻到,倒是看到了这本《清醒的艺术》,书的副标题:“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森森地打动了我。
我就喜欢这种“让别人去做SB事,我们happy看着就好”的气质。与其用自己的错误当教训,不如拿别人的错误来当教训,既警醒了自己,又避免了损失。
不过,刚看到内容,还有点儿失望。我本以为这是本很学术的、分析人类思维弱点的书,没想到它却是个故事大集合。作者将52种思维错误清清楚楚地列出来,然后用故事——注意,是故事——不是理论,为这些思维错误作注解。
“也太浅了吧”我os。
直到读到第13个思维错误——故事偏误,我才明白,用大量的故事来讲道理,实乃作者有意为之。
因为:
“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的事实。”
相比枯燥的理论、实验数据,我们更容易被故事打动,更容易记住故事,更容易在读过故事后反省自身。我也曾硬着头皮去啃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但现在问我,那些书都写了什么,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却是“事实例证”,即故事。
正是“故事”这种形式,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思维错误是活生生的,是长在生活中的,是随处可见的。如果书名上的“让别人去犯”,让你觉得“这都是那些叫傻B的人才会犯的错”,那么,看完这些故事,你会发现,你这个聪B也不过如此。
有人用故事的力量误导我们,关于这点,只要看看铺天盖地的营销微薄和诸多知名的谣言段子就可以了。
也有人用故事纠正我们,譬如这本书的作者。
以下是我不负责任的猜想:
2号思维错误“游泳选手身材错觉”会让相当一部分沉迷某宝的妹子膝盖中箭。
44号和45号会让相当一部分被纳税人养活的LD膝盖中箭。
而如果你正羡慕嫉妒恨着某个运气好到爆的家伙,那么47号思维错误“享乐综合症”会给你些许安慰。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