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读书读书书香哏都

我们都是神经病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22人  职心眼儿

文 / 静待花开

最近,小区门口开了一家“鲍师傅”糕点——传说中拥有无数忠粉,网上有数不清代购和黄牛的网红名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临了。不出意外,第二天一早,长长的队伍排到了几十米以外,目测没有2个小时,是买不到心心念的糕点。

在与“长蛇”擦身而过的时候,我留意观察了下排队的人群。竟然没有发现多少大爷大妈,反而年轻人居多,抱着手机,打着游戏:“爱消除”、“王者荣耀”、“斗地主”……应有尽有。看着面前的:排队+游戏,我突然困惑了……

自从去年恢复了看书码字。这一年多的时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认知学不完,时间不够用。一分钟恨不得掰成几瓣用。能用金钱换时间,就不能浪费一秒的决策时间。因此,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无论秋冬春夏。午休也从来不会放过,看书学习,构思文章。而往往这个时候,总会传来不一样的声音:“吃完饭了吗?快点来,就差你了!”不用看也知道,游戏战队又开始了……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浪费?我想不通……

如果我换一个角度,变成排队的“糕点男”或者午休的“游戏男”。会怎么看自己呢?

“这人天天要不就是抱着本书,要不就是聚精会神地敲字。谁从她面前拿走点东西,估计都不会发现。完了,这人算是废了……”

简单一句话,在我们彼此眼里,对方都有“神经病”。

之所以有了上面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最近读到了一本新出版的“旧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所谓“旧书”,是因为它是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尼的第一部著作。在整本书中,不仅饱含着大师的学术理论光芒,更处处闪耀着人文关怀火花。传统观念中,我们会认为心理学著作都是晦涩难懂,看似天书。但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都在为“门外汉”的我们处处考虑,文字通俗易懂,场景贴近生活。让读者们轻易地发现:原来所谓的“没毛病”,只是特定环境、特点条件下的“没毛病”。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在神经症病人和正常人之间不可能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都是神经病。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神经症时所依据的标准,就是看他的生活方式是否和我们一样,是否符合这个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众人眼中的“正常”,完全取决于社会认同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这个标准随着文化、时代、阶级、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说,封建社会如果一个女人出门读书,和男人一起工作,肯定会被家里的长辈逐出家门,划清关系:“就当我没有你这个女儿!”

而今天,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没有谁会因为女人上学工作而感到不安。

而在现在的沙特等中东国家,仍然要求女人披黑袍带面纱,50%的是文盲,70%以上的女性不劳动、不工作。国家支持一夫多妻等多项对女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果互相评判,是不是都会认为对方“有毛病”呢?

那如果,我们看过了这本书,了解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分析焦虑、敌意、冷落、逃避等一系列神经症表征和根本动力。就会对他人秉承着更为宽容与豁达的认知态度。正如译者在序中说到的:体验到了悲悯与关怀,反思与宽容。

我可以理解站在寒风中几个小时等着买糕点的年轻人,而对方也会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我这个“书呆子”。虽然我们看中与珍惜的点不同,但为了各自心中那最根本的“安全感”,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无可厚非。

我们是病人,也是医生,欲救人,先自救。

如果你想看一本心理学的书,强烈推荐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如果你看过去年大火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不妨带着那本书中的案例来看这本书中的理论,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受。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