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云端看屈原、人生和万事万物
老子说:“君子遭遇明世就出来做官,不然就隐居而自行其是。君子道德高尚,而容貌谦退,就像一个愚人。”这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周公也曾有劝人出言慎重,处世要小心的话,他说多言多事,多事多灾,多灾多悔。
孔子说:“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走。但又时常见到鸟被人射杀,鱼被人钓上,兽被人补捉。可见飞、游、走不是真正本事。至于龙,我不知它如何乘风而上天,但它能自由自在地乘风上天,使人无法捉摸。我今日见了老子,他就像龙那样飘逸玄妙啊!”
《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此立身处世,就不会闯祸了。
毕竟生命无价。
不过也有例外。
屈原,古颛顼帝的后裔,他伟大的父亲是伯庸。从小受到极好的养育和教育。青年时期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但是因为他才华横溢且外露,个性高傲不群而被嫉妒,被谗言毁谤,后来被流放。
站在云端看屈原、人生和万事万物在放逐时,忧国忧民的屈原写下了一系列的古今称颂的不朽篇章,开创了《楚辞》这种文体,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乃至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巨擘之一。
屈原被放逐,游行到了江潭,边走边唱,颜色那么枯槁!
渔父见了就问他:“为什么到了这步田地?”
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说:“圣人不固执于什么东西,就能够和世俗一起流转。世人皆浊,为什么不一道挖泥扬波?世人皆醉,为什么不嚼酒糟,喝淡酒,一道醉了呢?为什么想得太深,高高抬举了自己,被放逐了呢?”
屈原说:“我宁愿跳进湘水的清流,埋葬在江鱼的肚子里。也不能让自己干干净净的清白蒙受世俗的尘埃。”
因为他倔强,不肯随波逐流和他清高的性格,不肯随民随俗,也因为他前半生的高贵与后半生的潦倒过分悬殊,以至在二十几年的放逐生活中,没办法幸福地生活。他把无数的星移斗转,潮起潮落的岁月消耗在愁苦、忧郁的空耗中。在他心里,千万遍,反反复复在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他会不知道吗?人们生来天赋就各不一样,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在这一点帝王同凡人没有两样。有尧那样的贤王,也有纣王那样的昏君。有比干那样的忠臣,被剖了心,也有伊尹那样的市井小民被重用。
赶上哪个时代就接受哪个时代,喜欢哪个时代。个人再怎样强大也不过只有匹夫之力。试图改变历史的轨迹,无疑是螳臂挡车,无疑会灰飞烟灭。
赶上哪个时代就接受哪个时代,不要挑剔。遇到文王、武王就做官,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赶上即将倾轧的楚国两代平庸的君王,就洁身自好,在亲人凡世中逍遥。
渴望君王改变,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逍遥游乐,非要将白白软软的米饭掺上沙子嚼咽。为什么不唱一曲:“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同渔人一起笑傲江湖?
站在云端看屈原、人生和万事万物他心有烦冤,容貌不整,他重重呻吟,常常悲伤。如微尘般的小小生命,却将沉重而不可改变的历史重担压在自己肩上。为何试图抵挡历史的车轮?在朝为官,在野为民,每日躬耕洒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夫妻相敬,子女绕膝……做一个老实幸福的普通人不好吗?
郢都陷落,国破家亡,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屈原的所有梦想。死,冰冰冷冷地,成为他认为的最后选择。他随着他的梦想,他的朝思暮想的故乡一起毁灭。
不幸的政治生涯,苦难的岁月,造就了他文学事业的辉煌。没有生活和对于生活的敏感就不会产生伟大的作品。
历史的尘埃落定,屈原,通过满含血泪的诗歌成就了他不朽的人生。他至死保持清白的本色,至死热爱着故乡和祖国。
如果站在历史的云端,眺望那些过往,也许会看得更透彻。打开心胸,跳出狭窄的个人得失,家国得失理解所经历的苦乐、不甘以及家国成败,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世界仍然在运转,所有生物繁衍生息,时间的长河从楚国流淌过秦国,一直到两千四百年以后的现在,屈原如果看见现在的中国,当初的生活和选择是否会是另一重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