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岛主必赞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4

2023-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开阳春天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笔记-4

宋代的路,最初是为了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成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最初分全国为15路。后来分为18路,23路,此外还有少数特别军事而设置的路,不领民事。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区域也大致相当。

路是介乎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并没有成为州的上一级行政机构。他只是中央为了便于在财富,兵正,及国家掌控的垄断经济等方面管理地方所设的机构,州级政府也不对路长官负责。

元代时也有路,但是宋代的路大,元代的路小,相当于州府。

中央官制

秦代皇帝之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秉承皇帝意旨佐理国政,太尉掌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监管监察。

丞相官位最高,尊称为相国,统称为宰相。

西汉末年丞相改成大司徒,太尉改成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称三公,都是宰相。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三公职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府,所谓台阁就是尚书机构,尚书台,后世称为尚书省。其最高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

后来逐渐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设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在唐高宗,武后和唐玄宗时,三省名称曾几度改变。尚书省称中台,文昌台。 中书省称西台,凤阁,紫薇。  门下省称东台,鸾台,黄门。  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唐代因为唐太宗曾任尚书令,此后此官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唐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代简称同平章事,以参知政事为副相。

宋代中央是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事,号称两府。枢密院类似秦代的太尉府,政府首长是枢密使和副使。

辽代中枢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

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大政,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有元辅,首辅之称。

读书评论

这本书作为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日常常识,尤其是未来进行与古代事件相关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内容相当精彩,值得认真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