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对话施道红:我们需要的不是建筑,而是城市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10021人  建筑档案

FTA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施道红

"我们需要的不是建筑而是城市。今天,甚至是陆家嘴,我们都太注重每栋建筑的奇特,在关注个体的独立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时,常常忘掉城市的完整性。人们生活在城市的背景之下,城市的整体性比建筑个体的优秀更重要,意义也更大。……今天很多城市是割裂的,我们不希望是一栋栋鲜亮的建筑而使城市割裂。"

随着全球的互联网状态的蔓延,空间本体化的解构与建构开始有了新的格局,城市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建筑之中,空间内外成了我们关注的新方向,在变化多怪的市场格局中,建筑师这样一个高度强调职业性的行业,更需冷静思考。

 

思考在城市与建筑之间

|

"以前我们喜欢把建筑类比为微型城市,或者把城市比作一个巨型建筑,这都是以建筑师的视角对城市的思考。而当下城市与建筑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从城市的角度、建筑的室内空间的使用和室外的空间形成了一种新互补关系。城市与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很难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苏州月亮湾

我们对建筑和城市的思考的灵感源泉基本上是基于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反馈,或者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的问题,这一切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仅对城市有意义,对建筑一样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划清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大多建筑师也在做城市规划,在法国城市叫做urbanism,是指介于规划与建筑之间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空间本质的议题成了我们需要应对和解决的新议题。

苏州月亮湾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现代城市似乎变成了机器,我们缺失了很多人与生活日常的总结和思考。"

柯布西耶说过:建筑是拘束的机器。由此城市也是一个机器,有非常严格的运转秩序。所以现代主义实际上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把城市变成了一个冰冷的和人的生活脱节的新物种。

后现代主义主要的思维实际上是在考虑城市对于社会中混乱的抑制,或者可以叫做一种日常性考虑。从民粹主义中罗伯特·文丘里对日常性的关注,到冢本由晴这些日本建筑师所做的动静研究,还有我们自己做的对上海城市街道的关注,其最终指向的则是人在日常空间使用中的一种状态,而并非仅仅关注建筑运用了多么高超的技术或者说立面和造型做的多好。那么这就是城市总体思想上的的转变,也是对城市和建筑从机械美学转变为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生活本质的探讨。

这里不仅仅涉及对空气、土壤、水质、植被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关注。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和传统文化也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它割裂了,今天也是现存的环境让我们不得不来进行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一条什么样的街道,我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建筑与城市?那么城市和人是一样的,也存有一个生长过程。

一种需求的真实引导一个城市的真实

|

"人对历史和记忆的保存是有需求的,我也不可能把以前的记忆彻底抛弃,城市也是如此,通过这种思考方式我们才能更人性化地,以人的角度来思考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空间因人而异,因人而在,回归一种人的视角,以建筑的空间生长力的形成还原一种对人的本真需求的探讨。

对于城市和建筑的人性化思考并非对人性和欲望的一种简单满足,从而把城市和建筑变成一种按照人本生活主义和人本消费主义思想打造出来。

Brooklyn Navy Yard,临近水岸

建筑师的专业性和人的需求是不存在对立关系的,建筑师接不接地气都需要一个适度的把握,所谓“适度”,也可以理解为恰到好处的“中庸”但是中庸并非“平庸”,而是形而上的引导与创造,与形之下的亲近与适宜

常说建筑应以人为本,城市和建筑工作者中的规划师也好,设计师也好,他们都有同一个职责,就是要给与社会和人以好的价值观引导。生之为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但每个人感受到的需求并非是其内在真实的需求。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福特主义的消费文化和社会逻辑,大多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而专业工作者要通过专业素养帮助人们排除掉那些表面上需求,而以需求给人的内心创造更为真实的情感链接。

建筑外的空间

以吃饭为例,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现在这种需求变成了对奢侈美食的追求,这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种追求确实也是人的一种需求,但并不是本质需求。明知道营养充足、清淡的食物才是更健康的,但人有时候就是会被迷惑。还有像对事业的追求,对成功的追求,对物质消费的追求等,其实这些并非我们的本心,而是被制造出来的。当你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其实可能是被广告宣传所影响,让你以为非买不可,然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你需要的。需求的真实感,也许可以作为我们对建筑和空间以及城市的真实感,有了真实需求感受,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理想”。

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职责所在: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地去听从消费逻辑,将它与人的需求划等号。专业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就是把这两种需求区分开来,这是很关键的

特色小镇也好,乡村振兴也好,建筑作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确实需要回到我们的记忆里。但是更大的危险是如果过度商业化或者过度包装,甚至会把乡村变成重新城市化的另一个灾难,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警醒的。同时,在我们处理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如何协调人的需求在二者之间的平衡也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

本文图片由FTA提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