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舞动D812《呼吸,为了疗愈》【舌抵上颚|搭呀“搭鹊桥”】杨定一

2025-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沐由之

舞动静心打卡D7/R116(每轮7天·第116轮第7天/总第812天),今日动态静心+无边无际静心+脉轮清理打卡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471天。➡️

共学《呼吸,为了疗愈》之及相关著作摘记心语(续)——

舌抵上颚 , 突然落到我眼前

那一天下午,我刚做完实验,去跑步。当时大概20出头,从巴西到美国没几年,正是学术生涯最紧凑、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忙到三更半夜,用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各种专业希望解答白血球,尤其是自然杀手细胞和毒杀性T细胞怎么清除肿瘤、怎么消灭外来的细菌和病毒、怎么构成身体的防御等等问题,而在免疫学领域有很大的突破。

我整天在实验室工作,如果下午有点空档,就会到东河旁边去跑步。

虽然名字有「河」,但东河其实不是河,而是大西洋深入纽约腹地的海淡水交会水域。说它是海峡也可以,也有人把它当作横跨纽约的海湾。东河的水位每天受潮汐高低影响,有很明显的变化。

纽约大多数时间很冷,风很大。一般人看到有点太阳,就会下楼去跑步,我也一样。

我通常从63街开始跑,那一带有洛克菲勒大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纽约医院的威尔康乃尔医学中心,三个机构都是全世界出名的医学研究单位。我会跑到120街,来回大概6英里,10公里左右。

除了利用下午的空档和周末跑步,我也常找一群中南美的球友, 主要是墨西哥人,和一些从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智利来的人,临时组一个球队,跟另一群欧洲人在纽约中央公园踢足球。

那一天,我又到了纽约东河旁跑步。跑步时突然体会到一个人影,他穿戴著古人的衣服和珠宝,非常庄严。我是几年后接触佛教,才意识到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当时他教我做【舌抵上颚】。

我那时在跑步,还是照著做,将嘴巴闭起来、舌头贴在口腔上方。本来在跑步,呼吸很重、很快。一做舌抵上颚,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在跑步,但呼吸马上变慢,而且全身顿时放松下来。

继续跑,吸气愈来愈长,吐气也愈来愈长。

我停下来,心中充满了惊讶和感激。一个医学的大秘密就这么突然落到我眼前,当时心中是非常激动的。

我继续跑,完全可以闭上嘴巴跑步,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张著嘴喘气跑。

这一趟跑步,对我完全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经验。过去以为非怎么样不可的状态,全部被这个经验给推翻了。对我的人生也带来了很大的变更。

这其中的领悟,对我有一个中心的重要性,而且是足以改变许多人生命的关键。这么重要的事实,我只怕别人不知道。也是因为这 样,我后来在许多场合和作品,都会把「舌抵上颚」带出来。

不光是这次跑步的经验,我在个人的静坐中也一再重复舌抵上颚。这重复不是刻意,完全是自然的。那是静坐到很深的时候,完全没有时-空的观念, 口腔上方还流下带著甘甜味道的液体(我后来也沿用古人的说法称为「甘露」),我发现舌头已经卷到了口腔后面,很轻松,就像是【舌头自己想往后卷】。

逆舌身印khekari mudra

我是水沐,今天的以上分享正式进入本书正文。

故事开始的一刻,一如长焦镜头里:朝阳下的海峡,海峡的岸边,岸边晨跑的身影里,一向纤瘦的杨定一,沉浸在自己的呼吸和律动步伐里,某一刻恰如神启的刹那,让他“体会”了到的那份教化:【舌抵上颚】。

如此简单的四个字【舌抵上颚】,让我们与自己的身体,借由呼吸更【完整的合一】。

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知道,在中国的传统功法里,如打坐等静Q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内家拳等,在练习时,都要求舌尖轻抵上颚。

舌抵上腭是交通阴阳,沟通任督二脉的桥梁,俗称“搭鹊桥”。

同样,在中医里也有“吞津练精养生法”。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概括过此法,后明代名医龚居中也专门研究,并特别强调:“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舌抵上腭的正确姿势

嘴闭齿合,舌头尖及舌面前部自然贴在上齿龈处,即舌尖轻顶在上龈齿之间。

相关细则提示:

细则1. 舌根处有两穴,左为金津穴,右为玉液穴。舌抵上腭时津液会迅速生长,口中的津液满时,要吞下。

细则2. 在吞咽口水时舌尖要用力顶在上腭之上,颈部的韧带、肌肉要用力绷紧,同时把胸部、腹部的肌肉绷紧、收缩,收缩关元穴与前阴等肌肉,一直收缩到会阴(男性由前列腺入睾丸;女性入子宫与卵巢)。

细则3. 在吞津液时,需要注意让面部神经放松,嘴角展开,呈似笑非笑态,祥和自如,内外如一。

舌抵上腭的益处

话说人体的任督二脉中,督脉“总督诸阳”,与手足三阳经脉交汇在督脉的大椎穴,有“阳脉之海”之称。

【舌抵上腭】使任督二脉相互交接,贯通任督二脉,形成一个“周天循环”。

当我们舌抵上腭时,口腔会分泌大量的津液(即口水,用于修炼过程的口水,亦被称为甘露、琼浆玉液),有润喉之功,同时津液为人体精华,可濡养、化生血液,调节我们机体的阴阳平衡,助力身体的代谢。

尤其,当我们可以觉察到我们的呼吸,可以【均、细、绵、长】的腹式呼吸时,不仅增加肺活量,吸入更多的氧,而且由于腹式呼吸通过横膈肌的上下浮动和腹部的活动,可自行按摩内脏,促进内脏器官毛细血管微循环,为机体组织和细胞提供更多的氧。

东方的修练讲究【练内功】,这就需要心静,神气内敛,守中守定,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如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经脉更好地循行。

7*24小时练功

古人有“口开神气散,舌张是非生”的说法, 甚至认为只有舌抵在上腭处,才说明一个人24小时都在练功。包括每次打坐完毕后,会有【舌抵上腭】静养【等消息】的过程,然后才收功。(*注:在静养中有很多种消息出现,此时安静,唯有细心体会呼吸,才能感受到消息的来临)。

舌抵上腭,动作虽小,从更根本的层面上来讲,却可【生精补漏体,后天返先天】,是启动我们先天身体机能,自行修复的最好方法之一。

于此,【微习惯养成法】:时时觉察并有意识地随时舌抵上腭,持续践行之,一起打好基础,身心康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