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从心所欲之文
好好书写,你的文字是你的灵魂,是你坚强的后盾,是你的宝物。有一句日文歌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把一件东西起个名字保存起来,起什么名字呢?'宝物’倒是挺恰当的。”我的文字代表着我的思想,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的大脑里有什么,里面可能有图像,有画面,有交织错杂的线条,有些线条脉络清晰,有些线条打了结,需要我们动动脑子把它解开。

我们最接近我们思绪的那一时刻,时常在梦中发生,在梦里,有一片清晰见底的湖泊,湖泊上有许多白石,白石上有许多气孔,于是在梦中,在这个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方,我可以率性地躺在白石上,看天上的云卷云舒,梦中的那片天空变化多端,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浓墨浸染,好像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进入我的梦中,毛笔蘸了浓墨,如喝醉酒了似的大笔一挥所画出的天空。
我依我所想,眨眨眼,立刻白天变成了傍晚,群星闪耀,我在星空下,觉得自己也是星星,我突然想起星星也有它们哀伤的一面,星星是亿万光年外的恒星,当它们的星光传递到我们这里时,可能这颗星星在亿万光年外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人类是一个喜欢自欺欺人的动物,总是喜欢看到好的一面,对不好的一面视而不见,因此往往因为那所谓的“光环效应”而蒙蔽了双眼,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一些不小的麻烦。对于一个姿色好的人,人们往往容易去原谅他的错误,即使他犯了错,人们还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开脱。人们相信真相,但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些固定的见解,有时人们也会去相信一些偏见,人们不愿意动脑子去想这个想法到底符不符合实际,到底是不是真的,毕竟批判性思维是需要花费脑力的。
我喜欢这种随心所欲的文字,这种文字就像云一般,给予人自由,不受束缚的感觉,自由自在的文字没有那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反而更加接近本真。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奇思异想也可以纳入其中,好像文字变成了另一个我,一个由文字组成的我,一个由工整的方块字堆砌成的精神的我,在这里,我没有了形体,没有了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没有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与待完成事项,在这里,只有我和我的笔以及从我的笔尖下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文字,而这些文字堆砌起来的就是我,我欢迎每一个来拜访的旅客,如果你们喜欢,你们可以驻足,浏览我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我还准备了一间茶室,以我的文字之茶来招待我的朋友们。
说到茶,就不能不提茶与酒之间的区别了,茶和酒是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中不可缺少的两种饮料。酒,使人沉醉,而茶,使人清醒。有人斗酒诗百篇,有人以茶论天道。有人喝了酒,高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的人饮了茶,吟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尽享生活之乐。依我来看,酒和茶都是中国人骨血中两种不可缺失的天性,酒使人醉,茶使人醒,酒和茶看似互相冲突,实则相互依存,互相补充。英雄借酒涨豪情,智者假茶观世情。酒与茶,是中国文化中两大有趣的话题,我打算以后再深入讨论。
随心所欲之文包罗万象,但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有些话题的讨论不够深入,单凭心而论,又有多少人不喜欢这想行而行,欲止而止的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呢?道家尚自然,何为自然?自然即符合人的人性,人天性喜自然不喜束缚。有人说“翻译”是带着锁链在跳舞,而这种随心所欲的文章就是“放开手脚狂奔尽情舞动”一般,没有文体之限,没有要遵从原来作者的原意之限,又不用过多的考虑读者的感受,这对于喜欢自由的作者来说,实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吧!
最近在修行中英翻译,这两种语言差异巨大,开个玩笑就是火星和金星之间的距离。一个如树一般,树干上可以长出树枝,而树枝上又可以分出新的分枝,而中文像竹子,一节一节的。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形象,中英两者的差异一开始就从语言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