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唠叨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青春

那一年,我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97人  野梓seaAster
图片:言叶之庭

2010年高考后,高三的桌椅被重新粉刷,留给秋天的新生。而那张刻满“我一定会考上外交学院”笔迹的课桌已焕然一新,渐渐成为过往的秘密。

1

铁打的高三教室,流水的高三学生。

2009年盛夏,一群人伴着课桌正式入驻“高处不胜寒”的楼层,按照教导主任的话说:“高三学生适合在高楼层,这样可以安心搞学习。”

这种逻辑诡异的言论引来一片怨声载道,但片刻后就被轻易瓦解。毕竟,在高考强大的现实面前,一切有利于多得一分的方法还是挺有蛊惑性的。

窗外阳光明亮的刺眼,但一点也没驱散掉人心里沉重的恐惧。这里是高三教室,和高二教室不同的是,黑板旁用醒目红色标注的“高考倒计时”,还有墙壁上随处可见的冲刺口号。

我把课桌搬到靠窗的位置,将高一到高三的教材一本本竖着摆到课桌上。等到坐下时才发现,课桌上留给我写字的空间已经少的可怜,视线也被高高立起的课本遮挡了不少。其他人的境况比我好不了多少,整个教室像被书本围剿一样,拥挤不堪。

等到一切整理完毕,班主任站上讲台,宣布了高三生活的正式开始,语气平常。毕竟他已经经历了太多高三的日子。

可对我来说,这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它像裹着甜味的魔鬼,充满着新鲜感,诱惑你一探究竟。

2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的班主任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巴,但我的班主任,一个政治老师,在高三伊始就让这句话成为了班级标语。

喊口号还不够,他还特意给每人发了一本介绍各类大学的招生杂志,让大伙从里面挑出个“将军”来。我一页页翻着杂志,一边看着学校简介,一边在心里琢磨着在湖北这种高考大省要考上这些学校大概需要多少分。

直到在提前批次的学校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学校。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它的小,从图片上看就显得袖珍,完全没有其他学校那种看上去就显得宏伟的大门和精致的园景。但是看到它的培养模式和方向之后,又彻底让我沦陷。

“外交官的培养摇篮”、“外事人才输送”等很多新鲜的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词汇一个个跳到脑袋中,将散落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高中那几年对英语和国际时事痴迷的热爱,连家里大人吃饭时都被“连累”着和我一起看英语新闻频道。

在杂志上了解到这所学校后,我开始搜罗这个学校的所有信息,直到它一点点在我面前呈现完全。那时的我,像一个痴汉一样,在课桌的角落一遍遍写它的名字。

每写一次,就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快乐。直到有天,课桌上、抽屉的角落再也找不到空白的地方给我发挥。只好小心地把杂志上它的图片剪下来,贴在课桌上一眼即可看见的地方。

就算不能写,也要每天看一次,给自己鼓劲。

那时,距离高考还有150天。

3

定下目标后,我每天五点多就爬起来背英语。不管冬天多冷,被窝多温暖,这份坚持雷打不动。因为我知道,自己距离这个目标,差距还不小。以我的成绩,考上一本没有问题,可是考上这样的学校就有问题。

所以,除了咬牙坚持,跟自己的能力赛跑,也没有别的办法。

即使它给了我追赶的痛苦,但也让我在一步步向前进的过程中体会到难得的快乐。生活也因此变得简单,月考成绩差了,没时间痛苦,整理下错题,然后把试卷扔进抽屉,继续做题。

时间太紧,不该浪费在负面情绪上。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我会看看刻满字迹的桌面和校园照片,一笔一划都是当下的决心,不可辜负。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30天的时候,父母问我希望填什么样的学校。我想也没想顺口就说出“外交学院”。其他的学校,还没有考虑过。

因为那时压根就没有想过会有“失败”发生。尽管父母反复劝我思考下退路,我也是坚持着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义无反顾。

4

高考的前一天,我睡得安稳。好像第二天不是要上千军万马的战场,而只是在赴一场久违的约定。我和它约定了,要在2010年夏末的时节见面。

只是,这一年,恰逢湖北省新课标推行。高考前,地理老师随意给我们看了几道新课标的题目,然后安慰大家:“据可靠消息,因为是试推行,所以今年高考不会出很多新课标的题目的,顶多一个选择题。大家不要紧张,试着做几道就可以了。”

可实际上,第一天语文和数学并未给我设置太多困难,第二天的文综却结实给了我一棒。

选择题出现的不是一道,是四道,甚至大题都有新课标的内容。我的准备不够,加上重感冒的影响,身体和心理都行在想要遁逃的边缘。眼看难以进行下去,索性放下笔,放空几秒,让自己冷静下来。

周围依稀能够听到不同的叹息声,这于自己倒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大家一起难总好过一个人懵。

就是抱着这样自我安慰式的阿Q精神,我完成了第二天的考试。至此,高考正式结束。

等待考场门开的那刻,考生都在扔书、欢呼,庆贺高三生活终于结束,庆祝自己一年来的煎熬和压抑终于完结。

我也随着人群一起宣泄着,仿佛置身在这样的世界中就可以忘记考试不顺的痛苦。

5

分数出来后,一切仿佛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我能够上一本,但不够上这样的一本。

父母犹豫着问我是不是还要报提前批的外交学院,我点头。

“那,落选了会复读吗?”当老师的妈妈问我。

我摇头,然后一个人走进卧室,关上门默默流泪。

一场冗长的赛事被我一步一步走到终点,我知道这其中的每一步、每一天,我都没有放弃过、耽误过,都在努力地朝着那个方向奔跑。可是,结果依然是没有奇迹,只有横在中间的现实。

我依旧填上它的名字,算是给这段奋斗的日子一个交待。我选择离开这段日子,背弃这段约定,是因为没有勇气再经历一次失望,对自我的,从头到尾的失望。

后来,我听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所211大学,然后背着行李就出发了。出发前,没有回到高三教室再看一眼。

那张刻满决心的书桌对我来说太刺眼,让我心虚的不敢面对。

也许是油漆刷新之后,秘密被彻底覆盖;也许是考研成功,去到一所因樱花盛名的985大学开始新生活。

当初激烈的遗憾已经能够平静面对,再被静静梳理。虽然结果不是心仪的那般,但却不悔那段单纯付出的岁月。

只是,就像再无那张刻满宣言的课桌一样,我再没遇见过像当时那样义无反顾往前冲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