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向阳花生活随想

如果你得知自己明天就会死亡

2018-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塞尔维亚i

想探讨一个关于死亡的话题。

01

我从《奇葩大会》上知道了“死亡体验馆”这个东西。介绍者丁老师说,它是一个由10个空间组成的封闭式体验馆,浓缩呈现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参与者要经历12轮心理游戏,每轮以探讨、辩论、投票等方式决出一名淘汰者,淘汰者会穿过「无常」之门,在一台模拟焚化炉中「归零」,最后「醒来」。

这个死亡体验馆引起了很多争议。有的人说它定价444元太高了,参与体验远不值这个价,有人说它是打着探索死亡的幌子来圈钱的地方。有人则说,体验了一次之后,更加知道生命、陪伴的意义,也有人认为,认清了自己的世界观是他此行的最大收获。

我没有进过这个体验馆,但我认为它是一个很棒的话题。

在大家都有意无意地缩小死亡的概念的时候,体验馆的人捡起了死亡,把它摆在人们面前:每个人都会死。在每个参与者赴死之前,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或回顾自己,其意义对于很多迷失的人来说,远不止是体验。

02

中国人是很忌讳谈论死亡的,即使提起,也不会说“谁谁谁死了”,而是用一种委婉地方式告诉对方,“他走了”、“他去了”。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死亡这个话题很少见。小时候就被教育要遵纪守法,长大以后被教育要找个好工作交些好朋友,但从没有告诉过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因为死亡教育的缺失,我们很多人害怕死亡,逃避死亡的话题,忽视死亡对生命的意义。所以在生活中他们难以接受失去,只能拼命地用消耗身体的方式赚钱,拼命地玩乐,拼命地自以为是。

他们从来就不知道,死亡本来就是生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死亡的到来,生命将变得非常低质量。

03

我随机采访了身边一些朋友,问他们:如果今天你得知自己明天就会死亡,你会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听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主题都是“不留遗憾”。有的人要陪伴家人,有的人要做自己想做却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做的事。有一个朋友的答案,让我无端感动。

他说,那天我会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上班下班,去我最喜欢的店点一份荠菜大馄饨,吃完回家看球赛,临睡前给爸妈打个电话。我很诧异地问,你为什么不回家和父母告别,带着父母去做一些事情,让他们留个念想?他说,不用了,死亡仪式感对即将死亡的人有些意义,但是对于亲人来说,死亡仪式感只会加重他们的痛苦。

我无言了,心里被动容填满。

04

提出这个问题,是想知道他们会想用何种方式面对死亡。当问题抛出后,我告诉他们,尽量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想象明天就会发生这件事。他们都隔了好一会儿才回复我,也许他们都怀着些许复杂的心理在想这个问题。

一旦说到面对死亡,很多人会告诉你,要学会珍惜生活,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义的事,要功成名就光耀门楣才不枉你来这人世走一趟……

令我感动的那个答案,他面对死亡时同样第一个想到的是家人,但是他的方式温和又柔软——不刻意去仪式化,才会减少家人的痛苦——平凡又充满闪光点。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这都是假设,他才会这样淡定地告诉你他的答案。但你要知道的是,其它回答的人同样是在这样的假设下给我答案。

死亡的话题,涉及哲学、历史学、医学、社会学等,我无法将其深入到自己不专业的领域,但我知道,你开始愿意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时,你就前进了一步。

最后,推荐一个APP,叫“时光简记”。它可以记录你已活多久,生命还剩下多少天。

对了,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亡,我会告诉全世界,我即将死亡。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预言家。

个人微信公众号:秦二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