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省思

2017-03-13  本文已影响49人  虚舟老师

这段时间屡有情绪问题,这种情绪不是说恼怒、义愤填膺,而是感觉好像上火了,容易焦躁,没有一点耐心。

比如不想带孩子,只想着自己那点事。不得以陪陪孩子,孩子有一点小事,我就没耐心了,甚至嘴上说她几句。

也许是身体疲累,也许是这种高节奏状态导致的精力不集中,这也许是走这个过程是必然要经历的,我相信这只是一段时间的现象。

这几天一直断断续续在听阳明心学,知道致良知是怎么回事,但不知道良知是怎么来的,良知本来就在那里,如果没有被私欲遮拦,良知就会自然而然彰显出来。

那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行为不当,为什么对父母并没有那么孝顺,对孩子并没有那么有耐心,对其他人并没有那么仁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只是在思维的层面、头脑的层面活着,头脑的层面说,你要这样做,你要那样做,你要爱人如己,你要孝敬长辈,你要友爱兄弟,你要善待家人,等等,但是做出来的行为,那份真诚,那份由然而然,那份发自肺腑,那份直接发自心的感觉,不是那么明显,都是头脑告诉我要理智,要理性,应该应该如此,但是不是直接从心发出来的,所以就没什么力量,外和内不能贯通,非常苦恼,以至于有点忧虑了。

情绪是一道门,情绪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想通过这面镜子,我可以很好的认识自己。我想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我想做一个能够致良知的人,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才会不白过。

富兰克林有13项美德,如果说我要用什么美德来修炼自己,我想可能有这些:自律、真诚(交心交底) 、包容与欣赏、感恩、同情心、尊重、承诺(言出必行)、幽默。

每周一项美德,在生活中不断按照这些原则来要求自己,每天反思和检点,我是否做到了足够的真诚?我是否有同情心?我是否做到了信守承诺?我是否做到了足够感恩?我是否做到了对人的尊重?

这就是德行第一,德行第一是做出来的,不是留在头脑里的,不是在语言上的。

昨晚胡老师在对本周的沟通练习的总结中,第二点提到品质,确实如此,品德才是最好的语言,品德才是沟通中最好的利齿。品质是树根,语言技巧是树枝或者树叶。

但这不容易做到,但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待改进之处,不放过自己,坚持反省,通过各种事情去磨练自己。

这段时间的磨合,好像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经过这段时间的混乱,慢慢会有一种新的从容。从容是锻炼出来的,不是躺在那里就会从容的。

睡眠的时间要保证,一般晚上10点左右休息,最迟11点,早上5点左右起来,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中午确保小休10-30分钟。其他时间只要允许,就要找机会休息。

也要警惕陷入低水平的勤奋,光靠勤奋是没有用的,时间要用在刀刃上。每天的几个习惯要坚持,白天的效率要提升,上午和下午的“1+1”要严格保证,一段时间做一件事,尽量做一件事。做完一件再做另外一件。

什么是本分事,就是你遇到的每一件事,只要你认为是重要的,都是你的本分事,不管这件事是单位的事也好,家里的事也好,自己的事也好,都要认真去做,认真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把事做好,人才能成长。不能应付,不能交差,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做一件事就想着怎么做成,怎么做才能对别人有利,怎么做才能符合本心,从“作为人,何谓正确”去判断。

按照这样的态度走下去,活着才有意义,才不枉费生命,一个人才能真正走出来。

以前的做事心态完全是在浪费生命,完全是在混日子,好像是为别人过的。其实,时间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做事的成果也是自己的,如果敷衍了事,得到的就是敷衍了事,这个世界很公平。不要去区分什么这是我的事,那不是我的事,我的事我就尽心,不是我的事我就随便敷衍一下,长期以往,自己就废了。

一天的效率还需要提升,流程要进一步优化,突出大石头,要事第一的原则要进一步得到贯彻,流程要有力量,就要抓大放小。每日三件事是在打地基,要确保质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