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牛人堂

谈写作牛人堂∣带着意象解读文学名著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兔子的人生

谈写作牛人堂第42场:邀请到“竹桃苑”文学社创始人断鹂老师为我们讲述关于传统文学的意象写作。

一, 写作的必备条件是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都去哪了,在我们自问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写作时,分析问题的源头是必要的,你是否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刷微博,微信,和无用的社交当中,是否太在意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而放弃对自己爱好和梦想的追求。

一个真正爱好写作的人,空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日常生活中,但凡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总是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办理。

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对于写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社会对人的诱惑力之多,日常生活对人的干扰之大,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力,如果你要从事写作就要客服这些干扰和诱惑,因为写作需要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而精力决定我们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长度,所以保持自己的精力充沛对写作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发现体能的消耗会增加我们精力的储备,身体运动的时候,大脑更容易放空,更易于获得精神解放,所以保持足够的精力,灵感才能光顾。很多作家如日村上春树坚持跑步,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如残雪每天坚持慢跑半小时,他们都是在运动中获取灵感。

老师分享了获取灵感的小窍门,当你没有灵感或卡文时,建议你在电脑前,排除任何干扰,让自己静默半小时,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我们用意象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的话,它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虚静“。它是一种排除杂念,集中精神,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知觉的一种状态,使日常的自我暂时隐退,消失,在审美的状态下,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让自己进入虚静时段,获取写作灵感。

这里推荐大家一本书《精力管理》,不仅为我们保持充沛的精力从事写作提供了方法,而且对于工作及日常的自我管理都非常有益。

二,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文学专业和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次分享课中老师讲述意象是为了帮助没有专业背景的写作者,了解和学习意象,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写作者能够更好的解读文学作品。

从意象的定义来看,意象是比较虚的东西。它借助常见的物象来表达,即物象这一载体能体现出“意”的存在,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艺术表象。在评价艺术品层次的高低时,意象是一个核心标准。

意象是一种美学的定义,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种方式来理解这一概念:

就拿文学创作来说,作者在创作他的作品时,其实是创作自己世界的一个过程,即作者的意象世界,然后以他的作品充当媒介,为读者所认知,并试着还原作者创作的世界,在读者还原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的感悟力,及认知,他所还原的世界并非作者创作的世界,这一还原的世界即读者的意象世界。但他们的意象世界都是基于作者的作品,所以作者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功底,决定作品的档次,而读者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决定了读者的鉴赏水平。好的文学作品,取决于作者与读者的共鸣。

比如具有英雄情节的读者,喜欢金庸的小说,他们可以畅游在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中,自得其乐。而对于爱情至上的女性就比较追捧琼瑶,饶雪漫的作品,沉醉于儿女情长,美好爱情的甜蜜中,不能自己。这些读者都是以作品为媒介,构建属于自己的意象,并陶醉其中。所以说意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格局有大小之分,这取决于作者的眼界,人文关怀,情感投射等诸多方面。

文学名著本身的意象世界更值得考究和品味,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的作品有更高的格局值得回味,如果读者没有对美学有深入的研究,也可以凭直觉感悟,去判断一部文学作品的意象是否构建成功,如你在阅读作家的作品时,产生恋恋不舍,回味无穷,甚至沉醉在作品中无法自拔的感受,那么这部作品的意象构建无疑是成功的。

三,判断好的文学作品的要素有哪些

图表中纸,笔,电脑等是文学作品的载体,文章中字,词,句,段落等都是作品的形式,以上两种层次是比较初级的,而好的文学作品具备以上两点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任何文学作品来说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集,具备以上四点艺术品的结构层次就能够称之为好的文学作品。即成功构建出非现实,展现人类审美经验,转化为被感性把握,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也就是意象世界。

这里意境超验层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境界,有一定的偶然性,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就达到了意境超验层,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很高的文学地位。而网络上一般的口水文往往读起来索然无味,就在于它的意象构建不完整。

四, 如何运用意象世界品读文学名著

(一)好的文学作品至少要读两遍

在诵读好的文学作品时,第一遍要走进作品的意象世界去感受,欣赏,体味,保持通篇完整的阅读,切记不要聚焦某一点精彩的部分,不要太在意,某个句子,或段落的具体描写,不要肢解作品,这样会影响你自己的意象世界的塑造和完整性。

第二遍可以更关注于遣词造句,情节的构建,人物塑造等具体描写,倘若写书评,读后感时,还是要把整个意象的构建当作核心的关注点。

(二)每个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尽相同

为什么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作品是唯一的媒介,而每一个读者有自己的不同人生经验,对作品有不同的感受,欣赏的品位和角度也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构建的意象世界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解读的作品也就不同。

我们在理解意象时,可以加入一些“异象”,与文本呈现不一样的东西,需要找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例如: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客体,是意象的参与者和承载者,而不是意象,只有与作者在黄昏时段愁苦和凄凉的心情相结合才产生意象。但创作过程中不能采用大量客体的堆积,这是不客观的,所以我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是自由的,奔放的,应该最大限度地排除道德,学究的干扰。

(三)推荐意象的入门书籍

这几本意象入门书籍,如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叶朗《美学原理》,杨春时《中华美学概论》,都是偏理论方面的作品。阅读理论书籍时要求我们沉下心来读,才会有收获。特别是当你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后,感觉自己提升空间出现瓶颈时,读一部分理论,有助于美学素养的提升,对你解读名著,大有益处。

五,借鉴老师的心得,感悟

对话

创作中善用对话能够呈现不一样的作品给读者,但切忌不能为对话而对话。高质量的对话可以设置伏笔,传递关键信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基于对话与人物视角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对话一定要贴近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各种对话,以及他们对话时富有的表情,神色和语言的轻重缓急。

写景

创作中的景物描写很考验作者的功底,作者的景物描写要有镜头感,如描写远景,要像画画中的白描,具有整体性,不能面面俱到;而近景的描写,要像画画中的工笔,抓住重点,在关键部位落笔。特写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东到西,由南到北,不能杂乱无章,让读者云里雾里。在作品中进行景物描写时要考虑写景的意图,景的篇幅布局得当,不宜过大,涉嫌铺陈,造成作品整体的失衡。

关于悲的描写

俗话说悲不言悲,悲自悲。如果一部作品在阅读时,能够让读者笑着笑着就哭了,或者哭着哭着就笑了,这就达到了悲的很高境界。如萧红的《手》,这篇文章开始会引起读者狂笑,但读到最后却感受到真正的悲是由心底泛起一种悲凉,充满一种无力感,具有力透纸背的功底。

文学的功用

真正喜欢文学的人,是没有功利心的,他们以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这种方式来拯救自己,进而拯救世界。我们对文学的喜爱更多的是抱有修身养性的态度而不是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在达到修身养性的同时,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终归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