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通胀I买得起房了,还能看得起病吗?
“通货膨胀”大家都不陌生,但你关注过“医疗通胀”吗?
“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价越来越高,同样的商品要花更多的钱才可以买到。同上,“医疗通胀”的意思是,同样的药品或者同样的治疗手段,费用将变得越来越高。
医疗通胀
以上是近几年国内通货膨胀和医疗通胀的数据对比。数据表明,近年来医疗成本涨幅很大,基本都在10%左右徘徊,甚至更高,几乎达到CPI的3-4倍。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如果这么简单描述没有什么概念的话,那我们用七二法则来算一下。
72/10约等于7,意味着,仅7年后医疗成本将变成现在的2倍。假如现在治好某种疾病要花30万,那么7年之后将需要60万。
01 医疗通胀为何飞涨?
医疗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可以提供更新进的治疗设备和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应对疾病,从而更有效的解决身体健康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患者需要为这种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买单。
药品价格。市场药品价格会受原料药价格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原料药的短缺和生产垄断等问题,导致其流入市场的价格升高。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药企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污染控制管理等,因此提升了药品生产成本。这些都导致进入市场的药品普遍价格上升。
生活方式。在《2019全球医疗趋势》报告中指出:生活方式因素将继续助推医疗成本上涨。新时代的人们,长期生活在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的环境下,使得很多疾病变得愈来愈高发,越来越普遍。水、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人的身体健康指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长寿和疾病并不矛盾。老人基数变大意味着,社会疾病发生率增加,医疗需求增加。
02 如何对抗医疗通胀?
注重生活习惯。毕竟看病不像住房一样是刚需。保持健康的身体可以降低生病的频率。不生病是从根源上对抗医疗通胀的最好方式。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有规律的锻炼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等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注重健康风险管理。医疗成本飞涨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真的面临看不起病的问题。很多人说,我们有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是很好的国家福利政策,也确实是可以解决我们一部分问题,但它不是“药神”,更是有很多限制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拥有世界上顶尖的医疗资源,并且政府也设立了很好的医保政策,但近两年美国当地却兴起了“出国就医热”,目的是为了追寻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由此可见,无论何时何地社会医疗保险都属于普惠性政策,有很大的限制性。我们可以拥戴,但不能依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其笔谈中写道:医保资金总是有限的,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只能满足一部分的医疗需求,不可能将所有的项目都纳入保障范围。
可以分担医疗压力的,除了社会医疗保险,还有商业保险。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已经陆续有好几个城市,出台政策文件,鼓励老百姓用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的医疗通胀率太高了,除了收益很高、风险也很高的投资性产品之外,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抵抗得了它的通胀。但我们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撬杠杆,用现在的几千或者几万资金,为未来健康风险发生时赢取几十万甚至百万的保障额度,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人力资本证券化。
商业保险配合社会保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健康风险,给个人和家庭建立最完善的健康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