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哲思

严肃但仍然风趣的哲学入门书《思想的力量》

2019-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hy9be

往知乎搬家中。本文已在知乎发表(https://zhuanlan.zhihu.com/p/86398628

想写这本书的推荐已经有一阵子了,可是书的内容太多,一直都想不好从哪里说起。后来想想,与其拖延着,不如把书推荐给有兴趣的人先读起来,自己也顺便理一理脉络。

这本书原名《Philosophy: the power of ideas》,是一本给大学新生写的哲学导论。两位学者出身,都不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任教的学校也不是美国的顶尖名校。但是这并不妨碍,或许某种程度上还帮助了这本书成为一本好的哲学入门书。在我看来它既不像《Fundamentals of Philosophy》那样的纯教材那么一板一眼(其实我也没细看那本书。。),又不像《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那样的文普畅销书那么的“戏说”。不咸不淡,味道正好。

我在过去的五六年里面,经常读一点简单的哲学书。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处理和权衡的具体问题实在有点多,每件事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常让看起来并不是很经济的做法。读哲学给了我一个更抽象的考虑问题的角度,让我可以从想明白几个抽象准则出发,在思辨上轻松的应对一系列生活里遇到的困境。同时读过的哲学史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争议问题的复杂性,从而获得某种和解和解脱。毕竟如果对一件事情,几千年来最聪明的大脑都没有得出过好的答案,我们就不要想着在饭桌上或者电脑前面,靠升高的肾上腺素就能解决了对吧。

这本书的序言的第一部分叫“爆炸性的学科”,是用来扣书的题目的。在这个靠科技和资本解决问题的时代,很少有人会很自然的就会认同思想和哲学的力量。可是想想911,想想伊拉克战争,还有从小到大新闻里从不间断的各种示威和暴力冲突,不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我们”和“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并且不能接受这种不同吗?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各教派领袖们抨击民主、反对新闻和宗教自由,并且称之为“西方式的曲解”;同时美国人就是没法想明白,这些“极端主义者”为什么拒绝拥有美国人认为全人类都想拥有,并且也应当拥有的东西。当人们有两种相冲突的观点的时候,必然有一方是错的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呢?“对的”和“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技术上我们似乎可以靠全世界人民的表决来获得一个统一意见,可是表决这个所谓的民主的方法是不是有效和合理,本身又会导致下一个争议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踏入到哲学的范畴了。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一个梳理哲学工具、哲学历史和哲学问题的框架。比如引言中对哲学问题的分类:

按照这个框架,很多后续内容的脉络就可以被归类,比如

书中的论述和各种材料很丰富,细节我就不列举了。像特别提一下的是,书里有一段对于哲学思辨过程中的谬误(fallacy)的描述,其实对我们平日的讨论和争论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指导和启发:

这种启发既可以是如何进行更有意义的讨论(避免这些错误),和如何在讨论中靠耍流氓获胜(把这些错误当作“技能”使用)。

好了,书就说到这了。希望能有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愿意花几十个小时读一读这本书。会很有意义。

最后说一下个人对于哲学地位的一点看法。哲学曾经是我们的文明里几乎所有理性思维的发源地,孵化了包括物理学、心理学在内的各种现代科学。现在,量化和抽象符号描述的学科早就取代了哲学,成为人类力量的来源,并且一步步把人类文明变成了一个追逐力量的文明(曾经写的一篇关于现代人类用意义换取力量的旅程的文章)。而哲学,是少有的仍然使用自然语言(加上一些生造的名词和概念)来对问题做论证的学科。这个特定注定了哲学不可能把人类送上月球,也孵化不出下一个Apple和Google。但是自然语言较低的门槛,也让哲学进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了可能。当代哲学在发展成为一门更精深的学科的同时,也许同时也可以回归自己的本源,也就是philosophy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字面意思——“爱智慧”。

如果你爱智慧,就读一点哲学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