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设计-设计流程篇
近两年,非常多的新技术新技术应用到了市场中。如无人机、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人等。新技术的来临为设计带来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新技术也在飞速与的市场接轨,在从技术落地到产品的整个过程中,给设计师与产品经理的时间非常紧迫。在新技术的领域中,技术创新者、需求方、产品经理、设计师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沟通,成为了整个产品落地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里就从设计师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在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整个流程分为了:了解技术原理,明晰应用场景,界定产品核心设计理念,设计落地,产品上线,快速迭代并修正对使用场景的理解偏差。
设计流程
1.了解技术原理
人工智能在视觉识别领域有非常多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是多数设计师从来都没有接触和了解过的。通常新技术的操作模式和流程与普通用户的操作习惯是有很大差异的,新技术原生的操作更偏向于专业性的操作,用户要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单纯的技术很少能直接应用到使用场景中,从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对技术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对使用场景非常熟悉,才能将技术设计成能交付到用户手中直接使用的产品,例如阿里巴巴对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功能上的应用,给出了合理的操作提示语及时的操作反馈。
人脸特征提取技术演示 阿里刷脸支付演示2.明晰应用场景
明晰产品的应用场景的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还是一个不断修正的环节,需要产品不停的上线与收集反馈,才能更好的了解场景中真正的痛点在哪里。
例如警用产品Senseface,主要使用的是高精准度的人脸识别技术,在现在视频监控的大量数据中,协助警员筛选数据,提高追捕逃犯的效率。在核心的场景中,即时的提醒用户目标已在大量数据中被筛选出来,是一个低频但非常重要的需求,那么在设计中便需要非常突出的告诉用户产品有所发现。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技术的内容,可以提取出哪些元素,同时要了解需求,并对元素的重要度做排序,最终在界面中清晰的将大量信息呈现在用户眼中。
SesneFace CS端1.0告警界面3.界定核心设计理念
新技术推动下的产品诞生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在一两周内就需要产生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在明晰了应用场景后,便可以清晰的界定下新产品核心的设计理念。例如使用了自定义物体跟踪的新产品sensecamera,它核心技术是完全自定义物体跟踪,例如你在操作无人机时发现了一匹骏马,想要长时间对这匹马的行为进行录像,那你只需要在视屏界面中框选中骏马,无人机便可以自动对骏马进行跟踪。这是一个操作少,视频内容输出为主的科技产品,同时它还需要高效便捷的操作。于是操作便捷,突出内容,富有科技感便自然成为了核心的设计目标。
SenseCamera4.设计落地
在设计落地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设计与技术实现之间如何平衡。通常遇到这类问题可以采用提高上一层视角来做衡量标准,可以清晰的得出结果。设计方案的制定通常先采用卡诺模型整理出需求优先级,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产品的构架。再按照界定的设计目标,运用上常用的设计方法(菲兹定律、...定律等)设计出合理的布局,视觉风格。完成后复查主任务的操作流程是否清晰便捷。
SenseFace CS端2.0主界面5.上线与迭代
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开始使用后,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从需求的满足度、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与统一性等都会收到非常的宝贵的用户反馈。接下来的过程与互联网常用的迭代流程基本是一样的,采集用户反馈、进行一定量的可用性测试或AB测试验证方案的成熟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小的产品迭代,让产品与用户之间联系的更紧密。正如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广告机产品从1.0版本迭代到1.2版本的过程中,从展示科技感的产品,更加接地气的成为了用户喜爱的偏向娱乐化的产品.而新运用了服装识别的广告机产品-Sense U 已设计为更加娱乐化、更加与用户个性贴合的产品。
Sense U
在这一段从事新兴技术的产品设计的时间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技术的出现,让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互动操作变少了,从而提高了使用效率。但同时使用新技术的产品也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挑战,一是如果在没有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合理的引导用户操作产品;二是如何及时的给用户反馈信息。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思路与传统的产品差别非常大,也是设计新技术产品的魅力所在。
这次的分享暂时这么多,让我们在这条新道路上享受着设计的快乐。谢谢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