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出局—No.84】《为何爱会伤人》:孩子,我想给你——
今天把《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全看完了,我觉得作者其实最想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但也并不是说这是一个魔咒无法改变。
一读完这本书,脑海里突然冒出4个字——“爱和自由”。
我觉得,“爱”和“自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首先,第一份礼物是——“爱”。
我所讲的“爱”,包括两种爱。
其一,父母之间的爱。
书中有一句话“和谐的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我对此非常赞同。
父母相爱,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孩子在一个这样有爱的氛围中,他会感到温暖,有安全感,而且可以快乐地做自己。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经常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会担任起“小大人”的这种角色。以他很弱小的身份去承担起大人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其二,父母对孩子的爱。
据我观察,我发现有一些夫妻他们很相爱,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爱孩子。
父母如何爱孩子?
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尊重。
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隐私等等。
第二,是理解。
当父母做到尊重孩子,往往也就容易做到理解孩子。关于理解,在我看来,就是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而去看他的世界,感受他的世界。
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跟着妈妈去逛街?
因为在他的角度来看,他看到的是那些来来往往的大人的腿,而不是我们大人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东西。只有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去看,才能才清楚他的世界。
关于理解,我想到这8个字——“先情后理,先到后离“。
也就是说,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先处理孩子的心情,再处理孩子的事情。
只有先和孩子”通情“,才能让孩子”达理“。
”通情“,能让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从而理解孩子的那份情绪。
当孩子感到被父母理解,才乐意听父母讲的话。
”先到后离“,先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位置感受了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然后离开,让孩子自己学着去解决问题。
第三,是接纳。
接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接纳孩子的本来的样子。
接纳孩子的调皮,接纳孩子奇奇怪怪的想法,接纳孩子各种的不良行为,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被接纳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觉得自己不是一座孤岛,而是有一种”共同体“的感觉,让他很有安全感。因为他觉得父母爱他,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都愿意和他一起。
其次,父母送孩子的第二份礼物是——”自由“。
我觉得,自由包括身体的自由,及心灵的自由。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很多时候以”为了安全“为借口,不让孩子去跑,去跳,去玩耍,这正是限制了孩子身体的自由吗?
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特别需要这样的一个自由,去探索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
让孩子自由去探索,他才能够启动自己的五官去感觉,用”眼耳鼻舌身“,去看,去听,去闻,去接触这个真实的世界。
孩子慢慢长大了,学会照顾自己,父母舍得放手了。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给予的心灵自由。
允许孩子有独立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一个心灵自由的孩子,往往有着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有种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结语: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那么他的爱箱是满的,内心是充盈的。这样的孩子,他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别人。
如果一个孩子身体自由,心灵也自由,那么他就能感受到更多快乐,同时能带给别人快乐。
总而言之,“爱“和”自由”,是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