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

无边的思绪||猎猎风起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23人  书山花开

文/书山花开

(015)又是一个潮湿的雨天,而且气温逐渐走低,到傍晚时明显地进入了低谷,愣得跌入了寒冬,甚至下起沙沙的雪霰加以证明。回家行于途,风吹雨打,犹觉寒不可耐。况且衣服穿得并不多,因为事先缺乏足够的远见,对于天意的猜测缺少足够的能量,仍以一贯平和心态揣度,结果大失所望,带来的后果是大吃其苦。猎猎风起,冷冷雨刮,战战其心,栗栗而行。穿过有着无数暗淡灯光的街角,经历过镜片因雨而迷糊的视线模糊的惊险瞬间,终于在企盼与等待中,拖着一个看上去尚完好无损而其实内心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的“我”,在开锁推门进屋的一刹那才感觉此身安时是吾乡,才突然领悟无数个无病呻吟并兼具矫揉造作的作者会将家比作“温暖的港湾”的原因,同时油然而生一种带有敬意的感悟:滥用词语,也是一种美德。

(016)晚上在家打开手机看到“微信运动”有一万二千多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以前外出锻炼在操场上跑上好几圈才有这样的数字,而今天这样的下雨兼偶然落点雪霰的日子是不可能也不能够有此锻炼的。后来想起今天整个日子是怎么度过的,才有恍然大悟之感:哦,这也是有可能的。上午到校就开始管理早读,而两个班级教室分居两个楼层,行走于两个楼层之间,较之于单行于相邻而居的两个教室,自然是多走几步,加上管理早读也不能像树桩那样矗立而不动,需要不时扫视班级学生,并不时走动,在教室里巡视而行的。早读之后则是两节课,尽管是展学,教师可以轻松看人演示,但也得行几步,适当有介入,及时作补充或纠正的。两节课后去听课,结对学校相距千里尚前来听课,我们只差一个楼层就没有不听的道理,因为要展示,用到前后的黑板,所以听课者不能固定于某处,需要相机而动,学生进时必须退,学生退时才视情况而定,找到暂时属于自己的站立之位,这时走也是顺应潮流的一个应有的举动。第四节课参与评课活动,需要到另一个楼层,所以走动也是自然的。尔后去吃饭,要走到食堂,有相当的距离。饭后回办公室,尔后两节独学课,也需要动而应之的。下午第二节去文印室印资料,上交有关资料如校本作业等,必动而生微信之步的。第三节回办公室,写年度总结和信息报道,也必须有所动——动在要喝茶,茶没了需要去倒,水没了需要灌而烧之,烧而倒之,而水喝多了,难免有急,救急而回,安坐于电脑桌前,如是一直到下班。下班后回家,也行有生步之数。如此步步生数,一一累积,渐之上百,渐至于千,乃至于上万,也未必为虚妄也。(20181207)

(17)晨七点在校门口乘车出发去始丰中学,经一个半小时后抵达该校,一下车就直奔会场,“第一届教响未来学校发展论坛”开幕式已经开始。县长、杂志社副社长、总校校长等前后致辞。尔后到各班听展示课及参观班级文化展示。10点开始是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陈立的讲座。她看上去很年轻,始终脱稿演讲,自然而坚定。从追问教育的目的、途径和结果,分析现在学校发展的存在问题,再提出教育改革的方法和路径,因为所讨论的,所揭示的,均是经由实践而提升的理论和在理论指导下而获得的实践智慧,所以和一线教师的感受比较接近,加以用宏观的思路和顶层的设计思考,又显得高屋建瓴,充满指导和引领的价值和意义。下午我们听到的是始丰中学校长庞茂设的讲座。因为我们学校所开展的教改活动,是在始丰中学所指导和引领下进行的,所以他所讲的,和我们所做的,非常一致,听来也更为亲切。在一定程度上,它就像一面镜子来审视我们现在的教学行为,有否符合规范,思考何以需要如此的理由,通过“对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可以明了改进的方向和途径。比如提到“均衡与优质”,我思考自己所执行的“五步三查”环节,其中,前者对“群学”关注度不够,后者在展学的设计时对挑战性问题几乎是阙如的。在对教研的重视上,我们还处于刚刚入门阶段,研究的后劲不够,而他们几乎像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那样,已经从行政管理走向了校本教研管理了,每周例行的会议也变成有计划有组织的“课例研讨”了,打磨才能出精品,打磨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始丰的时候,他们还刚刚起步,校舍简陋,他们的成绩也处于落后的位置——用总校长的话说“一个濒临撤并的学校”,而三年后踏入这个学校,发现已经焕然一新了,校园面积有两三倍的扩展,几幢崭新而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其间,很是气派,尤其是班级数量,由原来的个位数到现在每个年段有十五六个班级了,其发展像坐火箭一般,令人惊叹。我想,在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变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变化则离不开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进行持久地研究与殚精竭虑地实践。(20181210)

无边的思绪||那些不可言说的“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