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与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还有另一部「芳华」,你可别忘了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1180人  Sir电影

《芳华》看哭了太多人。

父母,也在暗暗擦眼泪。

冯小刚用充斥情感滤镜的画面,把我们带回到特殊的红绿年代。

让我们记下了这些画面——

何小萍的黑夜独舞、洒满阳光的女生换衣间、枪林弹雨的那段长镜头……

也让我们记住了一首歌。

文工团解散的那天,所有人在大食堂里吃散伙饭。

音乐奏起,用力地唱,用力地吼,用力地哭,用力地笑……

相拥而泣,一醉方休。

Sir公司的90后说,第一次听,听哭了。

还有人说,小时候听父亲唱过,现在才终于知道歌名。

嗯,它叫《驼铃》

音乐app上,蒋大为版《驼铃》评论区已被“《芳华》观光团”攻占。

年代没能掩盖音乐不朽的魅力。

但不可否认,年代也确实留下一层无形的隔膜。

或许年轻观众有所不知,《驼铃》1980年由吴增华原唱,词曲来自为87版《红楼梦》制作配乐的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

吴增华 - 驼铃来自Sir电影00:0003:02

听过这首歌,其实大多数人还并不了解,究竟是在唱什么

不信?

好,考你几个问题——

这是一首边塞歌曲吗?如果是,那么在骆驼行走的沙漠,歌词怎么出现“山叠嶂,水纵横”?

“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为什么是“两样情”?

“雾漫漫”“北风寒”指的只是雾和北风吗?

说不上来不奇怪,那是因为你没看过一部电影,主题曲就是《驼铃》。

它制作简陋,却令人肃然起敬。

它的反思和担当如今已几成绝响。

如果说冯小刚拍出了那个年代的红绿浪漫,那它,则讲述了当时残酷的黑白颠倒。

别笑名字土、渣画质、老古董。

这样的电影,你多少年都没见过了——

《戴手铐的旅客》

37年过去了。

《戴手铐的旅客》终于变成一部“看不懂”的电影。

“情节混乱”,“台词晦涩”,“结局突兀”,或许会成为新一代观众对它的观感。

果真如此吗?

Sir就先说说,我们一看就懂的那部分。

首先,这是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

海报中那个戴手铐的人,就是男主角刘杰,外号骆驼(于洋饰演,也是本片导演)。

骆驼是一名公安,曾经是战争年代的侦察英雄。

文革后,却被打成“走资派”。

开篇就是一桩发生在导弹科研所的命案——

一具女尸、丢失的导弹燃料。

戴着防毒面具的神秘人,用毒气在科研所杀死一个叫小黄的女人。

调查中,科研所又发现最新研发的A1号导弹燃料被盗。

骆驼是第一嫌疑人。

面对杀人、盗取国家机密的罪名,骆驼选择越狱。

他的逃狱,让公安部极其重视,立刻派人搜捕,后来还发了通缉令。

死去小黄的丈夫苏哲主动请缨,申请由他去追捕骆驼。

是急着要为妻子复仇?

没那么简单。

原来,骆驼一早就怀疑过苏哲是特务,不料还没找到证据,就在政治斗争中被打倒。

命案发生后,他越狱并反跟踪追捕自己的苏哲。

双重卧底的设定,比《无间道》都早了20年。

一明一暗,斗智斗勇。

骆驼要在躲开通缉的同时,寻找证据,接近苏哲;

苏哲则要在迅速除掉骆驼的同时,把导弹燃料带出边境。

期间,各种暗号、跟踪、反跟踪……

比如像这样,用丢在地上的火柴交流信息。

在追捕(同时也是逃亡)的火车上,骆驼遇到了大串联的知识青年魏小明,帮助自己躲过苏哲的搜查。

这个短发机灵的假小子,可是我们的蔡明阿姨(年仅19岁)。

别看片子老,《戴手铐的旅客》的商业元素,堪称惊艳。

悬疑的故事结构,疑点重重,但又感情充沛。

许多镜头,惊险刺激。

博人眼球的同时,又不油腻。

性暗示拍得耐人寻味,女郎独舞拍出了三重倩影。

你是不是觉得,《戴手铐的旅客》简直是国产商业片的先驱,集动作、惊悚、悬疑、反特、公路、香艳等诸多元素于一身。

其实,在商业片外衣的掩护下,《戴手铐的旅客》是一部椎心泣血的伤痕电影

伤痕电影?

这或许早就是一个超纲的词吧。

今天的孩子看不懂《戴手铐的旅客》。

不懂得,电影的第一幕,为什么骆驼被泼了一脸墨,和后面的剧情完全衔接不上。

不懂得,为什么骆驼被关在“牛棚”,没有牛,叫什么“牛棚”。

不懂得,年轻人为什么像今天中老年人这么爱跳广场舞。

更别说这些哑谜了。

这些人不就买个菜——

要斗私批修!要斗私批修!(挑什么挑?!)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偏要挑)

电影拍摄于1980年,事实上,记忆都还是热乎的。

《戴手铐的旅客》对那段历史的还原太真切了。

不仅仅还原了场景。

导演于洋把自己对文革的反思,见缝插针地安插在这个谍战故事的各个角落。

看它的起因

貌似,是研究所潜伏的特务盗走了A1号燃料,然后嫁祸骆驼。

但你细想——

为什么特务能够成功潜伏,不就是像骆驼这样昔日的侦察英雄,在斗争中都被打倒了么?

为什么特务可以轻易嫁祸给骆驼,不就是骆驼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下放劳动,人人都可以对他踩上一脚么?

再看看,为什么特务一路上出逃得顺风顺水,始终没有被识破,难怪他自己都要感叹:“幸亏砸烂了公检法。”

故事的经过,是一路涕泗横流。

骆驼在洛西被特务和造反派合伙围剿,打到濒死,然后送进火葬场,差点烧成了灰。

幸好火葬场工作的老大爷发现他没死,暗中施以援手。

老大爷说,死人他是见多了:“这叫什么世道啊,说要文斗,要文斗,可是打死多少人……”

他早就不想在这干,想想,还是留下来,“送送那些冤死的人吧”。

这不,还没说上几句话,老大爷就催骆驼赶紧逃——

“马上又要送死人过来了。”

电影最经典的,不是《驼铃》这首主题曲,是结尾

侦查英雄骆驼成功抓捕特务,截获A1号燃料,阻止了国家机密泄露。

一个典型的英雄式结局?

错。

任务完成,登上返回北京的飞机之前,研究所的葛副部长说了句:“给骆驼,戴上手铐。”

怎么回事?

——“走资派”还是那个“走资派”啊。

《戴手铐的旅客》的经典就在于,它用看似轻描淡写的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勒出“文革”的复杂斗争。

注意看葛副部长和骆驼最后对视的这个表情。

有文章。

(插一句,副部长的扮演者正是葛大爷的老爷子,葛存壮。因为长着一张铁打的反派脸,所以不看剧情,也一准能猜到他的身份)

你看懂了吗?

葛副部长上面的正部长去哪了?

原来,正部长高原已被打倒,在牛棚里“畏罪自杀”。

而他,正是骆驼的老战友。

夺权上位的葛副部长,党同伐异,干掉正部长。

而当初,葛副部长却是相信了苏哲,让他去缉捕骆驼。现在却被证明,苏哲是特务,骆驼是英雄。

这不是动摇领导的权威?

不戴上手铐灭灭他的威风,行么?

电影里最大的反派,居然是级别最高的领导,而且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惩罚,相反是好人落了难……

这尺度……

《芳华》在高潮戏份,隆重使用了《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曲《驼铃》。

不是用作配乐,是全员大合唱,唱完了整段歌词,最后大家哭成一片,倒成一片。

然而我们感动于电影中的战友情谊、依依惜别时,却没有体会到歌曲背后如此沉重而复杂的情绪。

当然,Sir不是苛责《芳华》的回避。

就像Sir不认为,老炮们可以苛责年轻人对历史缺乏敬畏。

沉默与遗忘,难道不就是一体两面么?

《芳华》以一首当年的流行歌曲《驼铃》,缅怀三十多年前的芳华。

我们不该忘记的是,《驼铃》也自有一段芳华。

《戴手铐的旅客》里,三十年前,骆驼和战友们出生入死,报效祖国。

三十年后,这四个人怎么样了?

骆驼,是畏罪潜逃的卖国贼。

魏子恒,是公安局长,但他却要亲手捉拿骆驼,即使真相大白,也只能目送骆驼带着手铐被押上飞机。

王丰年,正在被单位批斗中。自救的方法,是给红卫兵写揭发他人的黑材料。

他不愿同流合污,说:我也不能胡编啊。

红卫兵骂道:什么胡编?恶毒污蔑!你对抗运动!好好写,不写,这关你就过不去。

高原,骆驼原单位上司,被打倒,“畏罪自杀”了。

战友们不相信,他当年在战场上,多么英勇无畏的一个人,绝对不可能自杀。

骆驼说:“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我不从牛棚逃出来,过几天,你也会收到我‘畏罪自杀’的消息。”

三十年前是英雄,三十年后,死的死,生的……生不如死。

片中骆驼逃到老战友魏子恒家中,看到当年的合照,一气之下,把合照颠倒——

“拿大顶看世界,一切都颠倒了。”

呜呼!

这样的话还能对谁说?

对天长叹吧。

看完《戴手铐的旅客》,绝对会让你久久不能平静。

也会重新认识《驼铃》这首歌。

原来,“洒下一路驼铃声”的,不是沙漠之舟,而是一路逃亡的“骆驼”。

原来,它唱的是这样悲凉的“一样分别两样情”——战争年代,分别;和平年代,还要分别。

原来,“雾蒙蒙”“夜半”“北风”,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无情。

原来,“默默无语两眼泪”,是一群人吃散伙饭所不能比拟的悲壮。

导演兼主演的于洋,拍摄《戴手铐的旅客》时已经50岁了。

电影中有太多他的真实经历,比如电影开头拿墨水往人脸上泼,在街头用“斗私批修”“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这些语录讨价还价,还有为了逃票,躲在火车厕所的天花板上。

有时候拍着拍着会觉得很难过,尤其是老战友自杀那场戏。当时拍摄,我是真的把半杯酒一口倒进肚子里去,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老战友的眼泪也马上流了下来。这些情节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切肤之痛的。

什么是英雄?

冲上前线,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这些,电影中的“骆驼”都经历过。

他当然是英雄。

然而在运动中,他对英雄又有了一番新的理解:“能够活着就是胜利……”

哪怕,他戴着手铐,也慷慨地说——

戴吧,哪有全国通缉的走资派,不戴手铐呢

《芳华》告诉我们,那一代人“青春无悔”。

别忘记,曾经,我们还拍过《戴手铐的旅客》这样的电影。

最后,Sir有感于今天在后台读到的一位毒饭留言——

刷了两遍《芳华》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什么年代,老实人总是在吃亏,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甚至为整个时代买这单。……因为立场、觉悟、站队等事而抹杀所有过往,影响一生前途,那种无力感是相似的。@Superjerry

再回头望一望。

好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就有

编辑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