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散文特辑芳草集

变味的“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2021-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生还者

任何一种盲目地鼓吹“努力”的心灵鸡汤或者口号,喊得越久,越容易被还有能力动脑子、还没有彻底麻木的正常人厌倦。

其中固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心灰意冷而放弃努力,或者说,只想“躺平”。但是,大多数人反感此类的心灵鸡汤或者口号的原因,是因为认清它们有多么地虚假、空洞,多么地没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而且,它们本身的含义很有可能和真正的努力相差甚远。

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基本知识水平的人,都应该知道,“南辕北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任何人,无论如何努力,都必须先找对方向。如果一个人找到的方向是错的,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往前走,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有可能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一个写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必须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要写什么作品、自己到底要把作品写给谁看、自己到底要通过这些作品达到哪些目的。明确这几点之后,作者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逐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一个作者朝三暮四,乱写一通,不愿意学习任何真正的知识,只对所谓的“套路”感兴趣,看到什么题材“火”就想去跟风,看到什么样的人都只想变着法地去无条件讨好,这样的人绝不可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因为,从本质上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在写作,更不是在让自身成长或者创造价值,而是在投机。再努力、花费再多心思的投机,仍然是投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清“选择大于努力”这一条道理,正是要尽可能地避免无效努力。

在某些时候,无效努力比不努力更加可怕。因为,它能够变成“努力无用”的借口。

在很多时候,评判或者衡量一个人是否“努力”的标准,往往不是这个人自己能够决定的。

也就是说,对“努力”这个词的解释权,往往不掌握在劳动者自己手里。它有可能被劳动者们的服务对象掌握,也很有可能被拥有包括话语权之类的诸多权力的人掌握,甚至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掌握。

在很多写作者圈子或者读者圈子里,评价一个写作者是否“努力”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作者每天写出的新内容的字数够不够多、发布新内容的速度够不够快。除此之外,关于这个作者及其作品的其他所有要素,全都是相对不重要的,甚至是完全不重要的。包括作者的知识水平、文笔,以及作品本身的质量在内。

而且,这个标准总是会被信奉它的人渲染。分分喊,时时喊,日日喊。久而久之,这个标准会变成越来越多的人脑子里的唯一真理。把这种标准视为唯一真理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斥其他所有标准,认定“不能每天都写出至少几万字,就是不努力”,甚至认为“不能每天都写出几万字、十几万字的新内容,就不该来写作”。无论是写作本身,还是在写作这个领域中的“努力”,全都被他们的脑子里的这种标准扭曲成做苦工,甚至是做奴隶。

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人还会公开宣称:你不认可这种价值体系,你就别加入这个圈子呀,有谁逼你加入吗?你不愿意走这条道路,你就去走别的道路啊,有谁拦着你走吗?

这种流氓逻辑真是令人作呕。因为,它的深层逻辑就是“我信奉的东西就是真理,你没有权利反对”,以及“什么样的现状都是对的,你不顺从,那就一定是你的错”。

某些厚颜无耻之人从来不会睁开眼睛去看:这种标准正在排挤其他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正在消灭其他所有的标准;这种道路正在排挤其他的道路,甚至可以说是正在消灭其他所有的道路。

多数普通的无名作者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吗?还有真正地按照合适的方向去努力的可能性吗?还有不委曲求全的生存土壤吗?

这些问题,统统不在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只会抛出四个字:关我屁事。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天天宣称自己要教导别人如何“努力”,天天暗示“迎合我的标准,才叫‘努力’”。黑色幽默,莫过于此。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努力”,还是“吃苦”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名词,应该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某些做法,而不应该是目标本身。

真正想做成一些事的人,不仅要牢记初心,更不应该本末倒置。做事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把事情做成,而不是盲目地花费力气和精力。

真正的写作者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尽可能地去打磨作品的质量,并抓住真正值得珍惜的目标读者,而不是费尽力气去讨好那些根本不懂得欣赏作品的人,更不应该盲目地把“写出的字数多”这件事当成必须完成的目标,或者把“自己每天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作上”这种事当成求夸奖或者关注的资本。

几乎所有自称能够教别人如何努力、自以为能够评判别人是否努力的人,都不会为他人最后能够实现目标负一丝一毫的责任。

每个人脚下的道路,只能由自己来走。

但是,总有一些连门都没出过的人,天天说别人走路的姿势不对,甚至声称别人走路的姿势难看、不入他们的眼。

2021.11.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