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青春

别再拿内向说事儿了,它就不是个事儿

2017-01-16  本文已影响685人  章茗
图片来自网络

1

前几日听父母提起从前的一位故人对我的评价,说我挺优秀的,就是性格太内向了,要是能再放开一点,多跟人打交道就好了。

多少年了,还能再听到这样的评价,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一瞬间,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被指内向的怪圈。

从小,我就喜欢安静和独处,寡言少语,课堂上永远都不是插嘴的那一个,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会举手发言。下课了,也不喜欢流窜于教室的各个角落,如果不上厕所,可以钉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天。

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老师,每次我站起来回答问题,他都要伸出手来给我当作话筒,意思让我说话声音大一点。

爸妈会经常说,你要能像谁谁家的小孩那么天不怕地不怕就好了。

总之那时身旁的人无一不在提醒我,我是个内向的人,胆小,害羞,这样是不好的。

图片来自网络

2

时至今日,在看了一些书,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之后,我知道,我是被贴上了“标签”。

什么是贴标签?有一个著名的“伤痕实验”,很能说明我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想法。

美国的科研人员先是对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宣称,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人们对面部有伤痕的人作何反应。然后在一个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化妆师在志愿者们的左脸画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画完之后,每位志愿者被允许照一次镜子,而后镜子便被拿走。

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的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加固化妆的效果。而实际上,化妆师在操作这一步的时候仅仅是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事实上,此时志愿者的脸上已经没有任何伤疤。

接着,志愿者们被派往各大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周围的人们看到他脸上的伤疤的反应。

既定的时间到了,结束任务的志愿者们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他们说,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对他们粗鲁无礼、不友好!

看吧,一个其实已经不存在的伤疤,依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让人们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扭曲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就是贴标签的威力。事先给人们贴上“面目可憎”的标签,人们便会在内心挂着这样的标签生活。

就像是被贴上了内向标签的我,在周围人的标榜下,越发地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越发地害怕去充分地展示自己,因为“内向”貌似是不好的,在这个尊崇表现力的社会,“内向”似乎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图片来自网络

3

曾经一度,我疯狂地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在电子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我翻阅《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这一类的杂志,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于如何表达,如何变得大胆泼辣的文章。

如今百度搜索有关“内向”的标题,依然能看到大部分“内向”之人的困惑。什么“性格内向没有朋友怎么办”“太内向与女生说话就脸红怎么办”“如何能变得外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

好像内向的人更容易不自信,更容易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更加地希望能改变自己。我几乎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外向的人因为自己的性格苦恼,希望能变得内向一点。

为什么内向和外向的性格差异这么大,内向和外向的说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最先提出内-外倾人格类型学说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世界,情感外露,就是外向型人格,而当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内部主体时,情感内敛,便是内向型人格。任何人的性格都具有内向和外向这两种特征,只是有人可能内向特征占优势,有人外向特征占优势而已。

内向和外向的说法,原是不带任何褒贬之意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样,并没有正确的面和错误的面之分。

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向的性格变得那么受欢迎,而内向者那么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呢?

图片来自网络

4

大概是从现代社会营销类与表演类职业的兴起开始的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空缺最多的职位就是营销类的职位了,哪儿哪儿都能看见销售岗位的招聘启示,其收入也是远远高于其它的岗位。

为了能够在现代社会生活下去,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天不怕地不怕”,变得能言善辩,变得左右逢源,变得轻轻松松便能搞定外部的一切。

可是内向的人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啊,他们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不会表现得像外向的人那么行动快捷,热情奔放。

如今的孩子也被要求要善于表现自己,最好能天生就是舞台控,众人面前连个哆嗦都不打,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在人们心目中,这样的人才是成功的,讨喜的,才是有出息的。

于是就看到那么多生性腼腆的孩子被批评“没用”“怎么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多内向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劲儿地想要改变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5

而其实,一个人内倾或是外倾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也是无需改变的。

内向的人与其下大力气去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如找到自己性格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事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工作,不用去羡慕外向者的光环,很多内向者宝贵的特质也是外向者难以企及的。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内向者更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能够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失误,全面地看待问题,反而更容易纠正自己的行为,获得长足的进步。

内向者具有更为强大的专注能力,兴趣不会很宽泛但更加专一,做事执着更易于成功。比如爱因斯坦、贝多芬等就是典型的内向型的性格。

内向的人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更容易感受细微的情绪,也更容易写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成为传世之作。比如鲁迅、李清照、卡夫卡。

就连演艺界的名人霍建华和周杰伦,也是典型的内向型的性格。所以,即使你真的醉心于表演,内向的性格也远远不会形成障碍。

如果说内向者一定要改变一些的话,那就是一些技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与心性的磨练。

比如,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发音的练习和沟通技巧的训练,如何说话能让别人听着舒服,如何表达更容易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现代的人情社会游刃有余,知道如何礼尚往来,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而不显得僵硬。

再比如,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用去管他人的评论。这一点,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难做到的,却并非无法做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

6

而那些带着惋惜的口吻评价我们内向的人们,我很想问一问,“内向”是和“卑鄙”“虚伪”“恶毒”一样的贬义词吗?为什么听上去那么的不受待见?

那些希望所有人(哪怕扫地的大妈)都是营销高手、公关达人的公司,你们的领导者有以岗定人的概念吗?性格有不同,术业有专攻,为什么不想着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而非得搞一刀切以营销论英雄呢?(这一点在一些国有银行表现得比较明显)

当然,话说回来,内向的人也不绝对地就一定做不好营销。内向的人一旦心甘情愿地去做销售,往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成绩。因为内向的人越是惜字如金,越是字字珠玑,反而更能得到客户的信任,从而提升业绩。所以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害怕做,而是我们不愿做,不喜欢做。

那些认为内向的人就一定胆小,一定窝囊的人,你们一定是受了刻板印象的影响。这就好比提起富人你就想起“为富不仁”,提起商人你就想起“无奸不商”一样狭隘。

所以,别再拿内向说事儿了,它就不是个事儿。

内向的人们,也请振作起来,我们身上的特质,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深度,真的就如金子一般宝贵,得好好利用起来,可千万别舍本逐末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