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死于理财”?
之前写过一篇《超过8亿的人都不懂理财,里面有你吗?》,大致讲了根据央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中,超过8亿人不懂如何理财,当时有一个评论使我印象深刻,他说:恭喜这8亿人没有踩雷没有受骗睡觉踏实。
这大概是目前许多理财用户的心声了,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去理财,原本是想财富增值,结果投资之后觉都睡不好了,整天担惊受怕,各种各样的骗局接连不断,让人眼花缭乱。
远的不说,只说今年,从币圈割韭菜事件到P2P平台接连不断的爆雷,牵连了无数的投资者,究竟是为什么,理财带给大家的不是幸福而是踩雷受骗睡觉都不踏实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3919/565aca99ee3a3231.jpg)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
你为什么会“死于理财”?
因为焦虑而盲目投身理财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之所以理财都是因为焦虑,过高的房价,昂贵的教育和医疗费用,货币超发,资产不断贬值等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压力使每个人都有些喘不过气,许多的人因此寄希望于投资理财产品,想要靠投资理财一夜暴富从而摆脱焦虑。
然而,仅靠投资理财真的能一夜暴富吗?
这样的人或许有,但是少数,投资理财最大的功能是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定增值,像滚雪球一样一点点积累,积少成多,而一夜暴富更多的是靠的投机。
币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君不见,更多的是满地被收割的韭菜。
许多人被焦虑冲昏了头脑,而投资最需要的恰恰是理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3919/8e902b36da2e02e6.jpg)
我们再具体一点,你是否有过以下的这些错误的投资行为呢?
1.盲目追求高收益理财产品
许多人在投资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投资的风险。
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这应该是一个每个人都听说过的道理,但真正投资的时候很多人都忘了这点。
以P2P为例,P2P本身是高风险产品,所以才会有很多平台有着10%甚至20%的收益,按理来说这样的收益有很大可能会收不回钱来,但平台为了运营,采用期限错配,借新还旧等等办法保证了用户不仅能赚钱还不担心损失,很多人都享受着这样不承担风险的高收益,直到摊子越铺越大,终于纸兜不住火,于是一连串轰轰烈烈的爆雷,原来赚的那些小钱亏了不说自己的本金也回不来了。
跑路的P2P平台固然可恶,但大部分投资人不妨问问自己,在投资之前,你做到了对自己的钱负责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3919/867a061981909430.jpg)
2.自作聪明,参与博傻
博傻理论,是指在资本市场中(如股票、期货市场):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博傻理论告诉人们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在这个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
以币圈割韭菜的事件为例,虚拟币没有国家信用支撑,既不是法定货币,也并非数字货币,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政府对虚拟币实行强监管,那么投资客手中的虚拟币都将化为泡沫,那么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涌入币圈呢?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虚拟币背后的风险吗?并不是,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很清楚虚拟币并没有那么高的实际价值的,而他们就是在赌,赌会有人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赌有人会愿意用更高的价格接盘。
这些人把投资当成了投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但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13919/51849a0e9c26d720.jpg)
3.短视,缺乏耐心和专业素养
投资是一件专业的事,尤其现在理财产品繁多,在投资之前连基本的知识都不去了解的话是十分危险的。
许多人投资股票,称之为炒股,只会看涨看跌却不清楚背后的道理,不愿意研究上市公司的年报,看不懂基本面,投资全靠运气,亏了只会骂,这样的人,就算投资再久也很难有大的收益。
必要的投资知识,长期坚持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是做好理财必需的。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不妨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善道学院(ID:SundaySchool666),一起加速成长,早日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