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摘记32:番外篇之周朝的各种称呼
东西周是周朝的时间分段,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后周朝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西周时期自周武王至周幽王,共传12王,东周时期周平王至周赧王,共传25王。
武王定都丰镐,同时又考察了一块宝地叫郏鄏(音夹辱,《水经》曰:郏,山名;郏山即邙山;鄏,邑名。周称洛邑,西汉改称雒或雒阳)。武王改称洛邑,令周公姬旦营造成新都,新都被瀍水(音缠)穿邑而过,于是周公依水建成两座城〈即一邑两城)瀍水西岸建成王城(又称宗周、我更愿叫河南县),瀍水东岸建成成周城。营建历时数年,期间周公迁九鼎和周宗庙于王城(功能为祭祖),成周城功能为周天子办公。
后周平王为避戎人,整体东迁,周公一支居王城管祭祖,天子居于成周,同时将殷民迁居于成周城东约十里左右的巩地(便于监管)。
后至周考王时,封弟姬揭于王城接管祭祖之职,袭周公爵位(《左传》记桓公十八年,周公黑肩叛乱被杀),为西周桓公(是天子下辖的公国)--死后传爵位于西周威公--死后传爵位于西周惠公,惠公二子,长子居王城称西周武公(或西周公或西周君),次子班外居于巩县称东周惠公(或东周公或东周君)(敬王回迁成周城后)。
与此同时居成周的东周天子敬王(嫡次子,),因王子朝(庶长子)势力大,作乱称王,敬王东避于巩县居住并求助于晋。后晋伐姬朝,王子朝败逃奔楚,敬王又回东周城居住办公。
再后至周赧王时,虽名为东周天子,但统治范围不过几十座城邑,且大多数赐于二位周公。西周公与东周公各自为政,时有互相攻伐,周赧王考虑到宗庙和九鼎,于是迁到西周公的王城(即河南县),自此一王一公共同生活办公。而东周公则宣布从周天子下辖独立出去,成为东周国,称东周君。
再往后秦昭襄王攻西周(公国),西周公献城请降,秦受城归西周公,迁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西周之民向东逃于东周巩地。周赧王与西周公先后去世。东周时代和诸候国西周结束,再至秦庄襄王元年,派吕不韦擒东周公,尽收巩地,诸候国东周结束。至此周朝绝祀。周天子一脉后人避居于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