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教孩子学做选择题!!!

2017-02-18  本文已影响56人  新功利主义

        离高考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学生和家长都在没日没夜的焦虑。准备应付考试是学生的事情,而怎么报志愿却成了家长的事情。

        昨日,朋友带着小孩来咨询高考结束后孩子应该报什么专业,我说这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用这么急吧。朋友说,提前问,要慎重的给孩子选个专业。下面是我和孩子的对话:

问:你喜欢什么专业呢?

答:没有明确的目标。

问:那你毕业后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答:没有负担、稳定的。

问:要不报师范类的专业,或者是医疗卫生类的,无论何时,教育和看病,只要是人都有需求。

答:医生太危险了,教师太辛苦了。

问:要不看看数据分析类的,这几年的大数据发展,在未来几年会大量需要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科班出生的人才很少。

答:那就是成了试验品了?

      听到试验品,朋友也附和说孩子的说法没错,我笑笑。最终的志愿填报咨询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收场。

      上述对话很大程度上也是每年高考结束后许多学生和家长面临的问题。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听爸爸的话,别让他伤心。在孩子成人后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中,家长如果不参与意见,甚至于家长的意见如果不能占主导位置,这是不能容忍的;孩子如果不听家长的意见,那也是不能容忍的。至于孩子的喜好,不被家长尊重;况且,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素质教育后,大多孩子确实也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是什么。

      多年来,我们总能听到拷问中国教育的声音,不少人对国家的义务教育、高考提出质疑,觉得不符合青少年健康发展。但是,须知教育简单的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我国,社会教育在大多数孩子高考前接触不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人格养成和知识构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家庭教育重在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价值判断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而学校教育重在孩子的知识培养。这两中教育方式如同鸟的两翼,最终孩子能够独立的幸福的生活,决定于他站在怎样的价值立场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都有个潜在的心里机制,在大规模失败面前,常常将责任推给别人,而不是去检讨自己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失败也在于此,很少有家长会认真的考虑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执行最多的教育方式成了“言传身教”,我是怎么做的,你就怎么听,不跟我学就成了叛逆等等。在孩子学习期间,往往不惜大量精力和金钱,只要你能考个好分数,老子砸锅卖铁也行。这两种家庭教育模式反映了两个观念:第一:孩子是私有财产,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占有权和支配权;第二:孩子是自己生的,为了让他出人头地,父母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这两个近乎绝对的观念支配着不少的家庭。

      因此,很多孩子的失败主要原因不在学校,而在家庭。家长喜欢看到自己的价值观念的被继承,过度的关心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独立判断的权利。而这种长期剥夺孩子判断权利的恶果是,孩子丧失了独立应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父母价值判断的代际遗传,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中,未来你的孩子进行选择和判断的时候,他更新了知识系统,但潜在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没有随着时代进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就成了泡影。

      因此,父母应该学学教育理论,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是用土办法,本是为了孩子好,到头来反而害了孩子。



喜欢,请点击关注微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