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品评鉴赏人物春秋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2017-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何燕燕_

    《庄子》,与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永远都是仰之弥高,却望而怯步,因此鲜有接触。直到今天,经友人推荐,读了鲍鹏山先生的这篇文章,唯美的文字将庄子的精神一篇以蔽之,不禁令人神往。

      而促使我有感而发的,却是鲍先生对于庄子的一句评语——“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犀利的剖析出中国文化的弊端:文化屈从权贵!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引领中国文坛的陕秦作家,小时候读过一部陕秦作家讽刺批判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小说,书名记不清了,但是当时就很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政治课上老师在讲土地承包责任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书中却大加讽刺批判,后来才明白作者写书是在1978年之前,而在那时,“包产到户”是被时政质疑和批判的。再到陈忠实、贾平凹、柳青……读这些作家的作品,让人深深折服于他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及扎实的写作功底,这是当代新兴作家无法匹及的,但通读他们的作品,感觉永远缺乏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究其根源,恐怕还是鲍先生的这句“文化屈从于权势”!

        有一种说法是陕秦作家难以突破瓶颈,是因为他们太土,一辈子走不出土地。可我不这么认为,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土地为中心,用朴实的文字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可是,它却永远也达不到《百年孤独》对于世界文坛的影响力。或许还是因为作者无法超越现实社会,面对当时各式思想和理论体系有意识地采取了自我封闭和退缩的姿态,以致桎梏了他的格局。再比如,柳青的《创业史》,现在再看,就比较尴尬和不合时宜了。当一件文学作品被刻上政治的烙印,那么它的影响力就是有限的。

      回看《红楼梦》、《西游记》,之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正是因为他们脱离了时政,超越了现实社会,真正遵从内心的声音,使作品没有背负无谓的压力而成为了纯粹的艺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殊不知,这一把辛酸泪造就的荒唐言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在中国文学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我想,作者应该就属于鲍先生说的那样一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诚然,不可能以此为标尺来要求我们这些心智不高的芸芸众生,但我们依然向往内心的纯净,努力不使自己沾染世俗的污浊。一如苏轼,观其一生,虽然终生未能摆脱权势的摆布,却努力的保持心境的高洁至臻,才会有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庄子”:他时而冷酷犀利、时而戏虐狂浪、时而脆弱、时而坚强、时而无情、时而温柔……他原本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所在,始终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开启生命的灯塔。可惜的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催生的浮云遮住了我们眺望极致美丽的眼睛、也封闭了我们内心的“庄子”。

        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请遵从内心的声音,听听内心的“庄子”是如何告诉我们答案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