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谣遇上经典名著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看到这一行字,你是不是心里就已经接着唱下去了?对我们来说,这首童谣太熟悉了,几乎张口就来。
而说到《西游记》你是不是更熟悉?只要《云宫迅音》的旋律一响起,你就能想到去西天取经的师徒五人,想到一路的升级打怪。
童谣内容浅显,节奏轻快,朗朗上口,流传于小儿之间;《西游记》耳熟能详,古典名著,人物众多,故事丰富,这两者能有什么关系吗?还真有!不仅有关系,还碰撞出了令人惊艳的火花!这就是大尺老师编绘的《五只青蛙一百条腿》!
甫一看到封面,那几个怪异又眼熟的形象,胃口就被高高吊起。略泛黄的纸张,大片的留白页面上是平直端方的几个大字:五只青蛙一百条腿。书名下面是作者。再下面是五只青蛙,虽然体态形象是青蛙,但从他们拿的武器——金箍棒、九齿钉耙、降魔宝杖、双手合十的动作以及趴着的姿态,我们能知道这一行五只青蛙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白龙马。在《西游记》中,他们明明是五个不同的物种,为啥都变成青蛙了呢?
看完书,你才知道,原来这本书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来叙述。
文字上,同一个页面上一般是两行字,上面写的是童谣的内容,依次从零只青蛙写到九只青蛙,继而是无数只青蛙,形式一致,只在数量上逐步递增,循环往复,一唱三叹。不仅如此,如果你仔细看书,还会在书的扉页看到作者手绘的各种出土的古代蛙纹图,年代久远,形态古朴,和书中的青蛙形象遥相呼应。
而且,在中国民俗文化中,青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的头、尾、四肢、肚子代表着世界的东西南北中,寓意“四通八达”“财源广进”,所以青蛙造型的物品尤其受到生意人的青睐。老板们常常在店铺里放一只浑身粘满铜钱的青蛙(蟾蜍)来祈求生意兴隆。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青蛙或蟾蜍的记载,而且常常和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淮南子·说林训》中就有“月照天下,蚀于詹诸”之说。“詹诸”也就是蟾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食是由于月中有蟾蜍在啃咬造成的, 蟾蜍因此成为月中神灵的象征。在中国古史的传说中,还有和青蛙相关的治水神话。祭蛙求雨,则是盛行于远古时期的一种祭祀习俗。
从这个角度说,童谣下面一行字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述《西游记》的故事也不是生拉硬拽,而是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故事从蟠桃会开始,继而汇齐师徒五人,一路上降妖除魔,终于取得真经。两者融合的结果就是,内容是童谣和取经过程,形象却都是青蛙:瘦骨伶仃的孙悟空青蛙,身宽体胖的猪八戒青蛙,被打得只剩下骷髅的白骨精青蛙,长着两只牛犄角的牛魔王青蛙┄┄这样一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图画之间就有了一种奇异而和谐的统一。
为了让内容和形式能更完美地融合,作者在字体上也做了精心安排。童谣一句一行,用稚拙且非直线的形式排列,符合童谣的生动活泼;《西游记》的内容放在童谣下面,用方正的楷体字印刷,契合故事的诠释风格;间或用繁体的隶书依着图画的走势呈现《西游记》的原文,古色古香,再现了中国古典名著的深厚文化意蕴。三种不同的字体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童谣的深度,又赋予了名著新的内涵,极大地增强了绘本的张力。
此外,作者在细节上也做了很多巧妙的设计。为了配合数青蛙的童谣,文字中是几只青蛙,页面上就会出现相应的蚂蚁数量。纤细的笔触画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蚂蚁,或蜿蜒于地上,或爬行于叶间,或藏与花中,需要细心耐心才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压倒孙悟空的五指山不再是中规中矩的手指头,而是变成了没成熟的佛手柑照片,青绿肥嫩,上面还贴了一张佛家的咒语,后面是法相庄严的如来佛,两相对照,有一种充满童趣的幽默。后面的植物图谱还细心地列出了书中出现的植物的原型出处。就连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代表岁月流逝的星空,上面也是九齿钉耙、降魔宝杖的形状。最酷炫的是三张连在一起的大拉页,充分展现了师徒五人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妖魔鬼怪,更用红色透明的PVC材料绘出了孙悟空的若干分身,互相映衬,乱中有序,更像妖怪打架。
薄薄的一本书,轻快有趣的童谣遇上古典的文学,包含了数字的变化,植物的知识,并且水乳交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让人耳目一新,实在是很棒的创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