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容量
按语:最近几天都在看古希腊的译作,想起去年有几个月时间一直在看古希腊作品,果然翻检到去年六一时的文。永远为古希腊作品倾倒。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0c7733924a284a0c.jpg)
着了火一样热起来。六一,36度高温。最好的消遣是《路吉阿诺斯对话集》配绿茶,着布衣最好。无需空调,室外热浪和红尘一起翻滚,室内自清凉世界。
《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已是周作人译文全集的第四卷,也是其希腊译本的最后一卷。周作人八十岁的遗嘱如下:“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尔。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即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为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这就是《路吉阿诺斯对话集》的说明部分。
全文共20篇,只是对话形式,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聊天。说真的,开始我是有些轻看了这个文体。戏剧的仪式感极强,加上美妙的对白,和希腊故事中的美、悲壮、命运的主题呼应得特别好,尤其是悲剧氛围,整体感觉如同玉一样,看似温润透明的,但随你多深的意境,信手拈来,直达目的。前几天重读了《伊索寓言》,周作人实在译得太好,这个版本读起来如同甘蔗的汁水,小时读的版本有点像去了汁水后的残渣。是甘蔗,但味道全无。在读对话之先,我以为这会是介于戏剧的宏大和寓言的隽永之间的文体,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随笔或者杂谈。可刚翻开《诸神对话》的第一篇,就发现完全不是。短短的对话,下去的深度却是可望不可即。我们能否用短短几百字写出一部小说才能说的主题?这第一篇可以作为《1984》的总纲。人类文化真的太有意思,在青少时代,一下子就站在了峰巅之上,以后就看着后世一代代狂奔,竟难以望其项背。这里有着很深的一个结论:我们的物质从旧石器、从茹毛饮血发展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但精神依赖的内在环境可能与过去的时代并无距离。如果说有,可能包含了更多蒙蔽的部分。这可能是人类组织的发展造成的,也可能是人本身的局限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3251feb6d41424cd.jpg)
这20篇对话,包含了生和死的思考,财富和地位的思考,当时社会的世俗百态的投影。(有趣的是,没感觉和2000多年后的今天有距离)敢这样写对话,也只用对话来表现的,后世作家里有,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孤陋寡闻,此外真的再没有看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话要你全部的心神,吸干了你一样,要你和着那个难以跟上的旋律一起律动,就在目眩神迷中,和作者一起攀上高峰。那种快感是长途跋涉到达终点后欣悦和疲惫交织在一起的快感,想欢呼,想雀跃,想奔走相告:我来了!古希腊好像没有如此沉重的快乐,即便是悲剧,即便是赴死,只见壮烈,不见沉郁。对话集通篇,其实是轻松幽默的笔触,很多篇,小孩子读也很好。昨天女儿回来,汗流浃背,在“降温”过程中一直絮絮和女儿说着对话中有趣的部分,感觉小品一般,这也要归功于译者的深厚笔力。比如有一段,一个犬儒主义者死了,循例在由卡戎(将死者从阳界接往阴界的渡船人)划船送到冥界。希腊故例,人死口中含一铜板,这铜板是付卡戎的渡资。可犬儒主义者根本没有这个铜板。卡戎坚持必须付。回曰:难道我还死错了?!要不你把我送回去!这个“死错了”的梗儿,怎么想出来的。女儿建议我们常用这个有趣的句式:难道我还……错了?!
这就是全篇行文的风格。希腊是多神教,宙斯是最大的神,如果以宗教的观点看对话,通篇都是大不敬。希腊的神本身,是完全人性化的。有一篇《宙斯被盘问》,尽管宙斯被盘问得理屈词穷,还是不改口,就是命运在众神之上,认为神不能凌驾于命运之上。而且看希腊众神,七情上面,爱,怒,嫉妒,来得比凡人更炽。你不得不怀疑,这些神之所以成为神,除了世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强壮,更有能量,更美,情感更热烈。这和很多宗教里神的样子大有区别。很让人怀疑,人在进化过程中,怎样一点点成为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进而再去按《人类简史》的角度看看人类组织的发展,就会越加怀疑:所谓进化,究竟何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03046/3967c367e9fad847.jpg)
除了《路吉阿诺斯对话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最近也常常想自己有哪些观点和做法上的改变。我发现,推动这些改变的直接力量,是与人的交流。每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书,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可能有很深的悲伤、恐惧、忧虑,也有很多秘而不宣的快乐,有不同的视角,有我们不曾了解的这世界的许多侧面。前段姐姐来,其实我们看似和很多人关系很近,也常常见面,但是深度交流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我们此次有机缘共度了两天,交流的面也就拉开了。我才知道,姐姐作为一个老师,她怎样看现在的教育;姐姐作为母亲和长辈,是怎样看下一代在大城市中的生活;姐姐原来那么喜欢风景,也那样爱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古迹;姐姐的忧与喜;过去的岁月中留下的哪些创伤至今难以愈合。深度交流的信息量非常大,以至于我常常在这样的深聊后,特别想深深的睡。及至回过神来细细去想,其中有很多况味,也有很多启示。每个人的世界都不简单,如果仔细去看,会清楚感觉到每个人的系统是怎样运转,什么是动力,什么是润滑剂,什么是运转的方向,这些又是怎样形成的。与每个人的交流中都有闪光点,会一下子照出我们认知或者思维中晦暗不明的部分:我们原来以为天经地义、约定俗成的,其实并不如是。昨天看到朋友发的一篇文,是耶鲁大学校长在2018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译文:别让狭隘的朋友圈毁掉你的人生。仔细读了又读,特别有收获。是的,即便我们有1000个朋友,如果观点和价值观类同,那我们也是难以进步的。学会和类同的人沟通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深度交流。很可能,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身上,同样有我们成长所需要解锁的关卡,甚至更多。
对话是重要的,但是这里所讲的一直是深度对话,就是可以像《路吉阿诺斯对话集》里呈现的,是不避神明、只求真理的对话,是坦荡面对的对话,是没有目的和诉求的对话。在全无目的中,才有着沟通最本真的面孔。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说服,如果《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想宣示,这对话就直坠青云,什么也不是了。有能够坐在一起,毫无诉求地坦白对话的朋友,甚是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