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今天看到那娜转发的关于“老公把女儿打骨折的”文章,看了两遍。
看第一遍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竟然摸不到自己真实的感觉,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也有女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痛点。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在想:文中高学历、高收入、儿女双全的家庭背景,在这些光鲜的显性的东西背后,究竟是什么隐形的土壤给孩子提供了非主流的人生观?我不清楚,也无法判断。只能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件事情中的母亲,我会怎么做?
我会怎么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孔子说:因材施教。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原版复制,所以我不会把对哥哥的教育方式完全复制在妹妹身上。可是,谁说文中的母亲原版复制了教育男孩子的方式呢?
我会怎么做?我能怎么做?准确的说从发现女儿早恋到开房大约半年时间(文中说一个学期加暑假),我能做什么呢?
第一阶段:言词说教。
像文中母亲一样谆谆教导,帮孩子分析早恋的利与弊。这一阶段会引经据典加案例分析,结论会导向早恋弊大于利,希望孩子及时警醒。如果不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1.餐桌上的态度(爱情外交)。
如果说教不行,只能谈论爱情的美好。召集男孩子及其父母吃饭,当面锣对面鼓的说事,表明态度:家长不赞成早恋,但是你们是独立的个体,尽管不满十八岁,仍然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当然必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学校反对早恋,你们会被老师批评,学校处罚,如果这些事情出来,家长不会出面,你们自己处理,家长的底线是:不能被学校开除。
2.对女儿的态度——来自心灵深处的痛。与女儿谈心,把在餐桌上观察到的对男孩的看法与女儿讨论,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倾向于多讨论男孩的长处,观察女儿的想法,如果男孩确实不堪,一定要在合适的条件下让女儿知道,而且是那种能引起她反感的知道。
跟女儿谈性——不仅是美好!
3.约男孩子单独见面——恩威并用。表明自己对他真诚的关爱,告诉他作为女儿的母亲,感谢他成为女儿感情世界中第一个爱情主题,表明自己会一直关注他的动向。
与他讨论爱情婚姻与人生,告诉他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顺便告诉他:不反对你们谈恋爱,但是如果你敢侵犯女儿的身体,小心他爸爸会把你打残废!
第三阶段:收拾残局。(真心希望早恋是一个来去无声的过程,就是偶有动静也是能够在第一第二阶段就结束)
这一阶段我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办,但是知道应该不怎么办。
如果出现鲁迅说的“希望料所未料却恰如所料”的事情——开房。我也会疯了一样的找孩子,如果找到具体地点,确定她在房间,我不会带人冲进去,我会让所有人离开,让服务员找借口敲门让孩子们体面的出来,我会把两个孩子都带回自己家里。我会责难那个男孩子,但不会打,因为出了这种事情,不是一个孩子的错。
我需要调动我所有的脑细胞去想一个最适宜的、对孩子伤害最小,又能让他们引以为戒的办法。
我会让男孩子受到不受信诺的惩罚,但不是赔偿。
好了,这件事情放谁头上都很难很痛苦,我作为旁观者也是“知易行难”,但无论何时,都要明白:我们是爱孩子,就不要因为她幼稚青涩所犯的错而去伤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