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帝
“你不能进去”
“你是谁?”
“我是门卫的儿子,我住这儿。”
“你知道吗?我之前也住这里,我是清朝最后的皇帝。”
“不可能,怎么证明。”
他慢慢坐上龙椅,艰难的向后倾着身子,笑眯眯的在龙榻下面摸出一个褪色的小竹笼,里面是那只蝈蝈。 ——《末代皇帝》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傅仪这个名字仅仅是在历史书上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宣统帝下诏退位”,另一次是“日本扶植清末皇帝傅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我也只知道这位,是中国最后的皇帝 。
在我心血来潮的时候,突然想知道最后的皇帝是怎么样的人,我带着好奇观看了电影《末代皇帝》。这是一部意大利人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于1987年执导拍摄的历史人物传记,讲述了清朝末代皇帝傅仪悲壮的一生。这部国外的中国历史片口碑爆棚,它的细节刻画、拍摄技法等甚至使国内同类影片都无法超越。也是唯一一部官方允许在故宫拍摄的电影
爱新觉罗·傅仪幼年三岁时登基,三年后在浑然不知中退位。他从小便渴望新的思想,却被“祸国殃民”的宦官大臣禁锢在紫禁城里;他一心想改革“紫禁城”,却被蛮横无理的军阀赶出了自己的家。在东北,他仍放不下皇帝梦,被日本人诱导利用,建立了伪满洲国。抗战胜利后,他被作为战犯关进了监狱。1967年,他悄无声息地病逝在北京。
电影的记叙顺序新颖独特,选择了平行剪辑手法,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兴趣——带上思考进入剧情互动:一边展现傅仪在监狱接受审问和改造的经历,一边以回忆的方式,将傅仪的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通过生动的细节娓娓道来。
三岁的傅仪登基时,管事的太监一声令下“跪”,千百大臣官宦跪倒一片,像鸡啄米粒般磕一阵头,而后起立躬腰,又一声“跪”,不断重复……而天真的傅仪只听到了别样的声音,他在大臣官宦之间跑来跑去,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一位大臣把自己家的宠物蝈蝈装在鲜亮的竹笼子里双手呈送给傅仪,还不忘加上一句“蝈蝈儿给皇上磕头呢”。这刻意讨好,使大清王朝渐渐衰退。
六十一岁的傅仪买票进了紫禁城,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这时的傅仪弓着背、双手别在背后、步履蹒跚,脸色苍白满脸的皱纹写满一生的沧桑。当他坐在龙椅上时,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他笑的像个孩子,但满脸的笑容里,流露出生活的辛酸苦辣。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政权。回顾坎坷的一生,自己好像并没有做什么。建立伪满洲国时,妻子气愤不已,骂他叛国,他转身反问:哪个国?“我的国家背叛了我”溥仪的一句话说出了一生中最悲惨的现实,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伪满洲国,溥仪只是想要使大清进步。一句“我是一个花匠”时间消磨了皇帝的理想,傲娇,一个皇帝表现出的威严,“花匠”,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末代皇帝》叙述极其平凡,展现出来的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与回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曾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