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无情,教育有爱
新冠无情,教育有爱
张三寨镇中心校 王振霞
阴云已然散去,晦暗已成过往,在阳光明媚的今天,再回首那段抗疫往事,我仍然激动万分。
庚子年初,本应是万象更新,举国欢庆。当我还幻想着开学以后与我的那群可爱的孩子共寻春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却给这一切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在与死神顽强抗战,武警官兵在尽力保障着人民安危,建筑工人在争分夺秒地建设方舱医院……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守护一片蓝天。
同样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把家变成课堂,把网络当做纽带,替祖国精心守护着未来的花朵,这就是------人民教师。
在我的身边,我的这一群可爱的同事们,就上演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身在家中,心系学生。
就在疫情初爆发的时候,刚过完春节,我校杨校长就在工作群中发了这样一句话:“新冠无情,但教育有爱,危难之下,我们更应该传播有温度的教育。”
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疫情伊始,我们的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于是一个个家校微信联系群就分外热闹起来。不管是不是班主任,一群教师化身为一个个唠叨的大妈,轮番的在群里反复交代,反复唠叨: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报体温…….还争先恐后地在微信群内发送一条又一条的抗击疫情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们待在家里不无聊,微信群又变成了一个个竞技场:手工制作比赛、模仿明画拍照、课本剧剧本比赛、练字比赛、院内摄影大赛、室内跳绳比赛……各位老师绞尽脑汁、相互借鉴,构思着一个又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稳稳地待在家里的游戏或竞赛。
隔屏相守,共克时艰。
当停课不停学的号角响起时,我们一无反顾、积极响应。大家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一次次试验,寻找着最适合网上教学的方式:云视讯、钉钉、腾讯课堂……大家用着、比较着、筛选着。那个时候,大家在工作群里交流最多的就是各种网课经验,年轻的吕红玉老师、范晓娟老师轮番向大家推荐好用的收作业、试卷星、各种打卡小程序。
我校的王统刚老师,年纪已经大了,学习网络教学的方法、使用在线课堂的软件操作等,都要更费劲一些。但他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向年轻教师一步步地请教:从下载APP,到注册,从事先录课到现场直播,王老师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一次王老师正讲得起劲,下课之后才发现学生们在微信群里的留言,刚上课画面就已经变成黑屏,也没有声音了。这时他才知道由于网络不稳定,视频自己已经中断了,王老师就这样对着黑屏讲了一节课。当时王老师像说笑话一样对我们说起,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位教龄三十多年的教师对工作的负责和对课堂的坚守。
赵欣老师同样也年纪大了,还有严重的颈椎病,坐的时间长了就会头晕眼花,赵老师就自制了一套播放设备,把手机吊在半空中,自己半躺在沙发上,仰着头照着镜头给学生直播讲课,手机固定好之后,就只能用这一种姿势。每上完一节课,就会束缚的浑身是汗,但赵老师从未漏过一节课。
像这样坚守岗位的老师又何止他们两个,拉着上大学的儿子当助教的张艳梅老师,为了上课不被孩子打扰把自己锁进卧室的张永霞老师,十几年寒窗还保持视力良好却因为在网上给学生改作业戴上了眼镜的李晓会老师……
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做出了不断突破自己的壮举,怎能不让人感动!
不言苦累,全力以赴。
最感动我的还是4月13号九年级返校之后,为了防疫的需要,全体九年级师生封闭在校两周的那段时间。
接到通知以后,没有一个老师请假。 连晓玲老师是林州人,主动提前半月到校进行隔离;石艳萍老师孩子还在哺乳期,没法放在家里,就带着婆婆一起封闭在校;王桂芳老师的婆婆常年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王老师就请自己的姐姐来替自己照顾。学生返校前一日,全体九年级教师就已到位,大家把宿舍、教室与校园打扫干净,全面消毒,为学生返校做着充足的准备。
学校九年级十四名教师与135名同学患难与共,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两周。大家在校园内一起吃饭,一块锻炼,一起谈心,结下了同甘共苦的战斗情谊,师生关系空前和谐。
经历了这次疫情的孩子,情绪上难免会有波动,有些孩子出现了悲观懈怠的情绪,为了缓解孩子精神上的压力,我和董改梅老师重新翻出自己的心理学课本,在网上查阅资料,远程求助其他同行,制作了心理辅导课件,逐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以悲悯之心看疫情,以敬畏之心看生命。
就是这一批孩子,在疫情过后的中考中,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也回报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就是这一批教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地做着有温度的教育。
就是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抗疫故事,平淡而又感人至深!微小而又熠熠发光!
我自豪,我是这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中的一分子!
我骄傲,我也能为国家的抗疫战役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也坚信,我们已然用我们的爱在学生心中播下种子,他们将来会和我们一样,为了国家民族而努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