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感悟

自行车与战略思考

2020-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有丢

前几天回学校的时候,偶遇的校友说起最近都看不到「小绿」了,我环顾四周,的确找不到。我们说的,是校园版的共享单车,为了给大家用车方便,特别是漳州有南北两个校区。因为车是绿色的,所以虽然我们那时候并不这么称呼,但一提到「小绿」我也能很快明白。

说着校友还感慨了一句,大意是,我们那么早就有共享单车了,太有远见,可惜没想到商业化。记得我当时接了一句,学校也不太需要。

下午发生了一件小事,又让我想到了上面这段对话。

看到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老板叮嘱我们要学习研究一下。看到关于「网络」的内容时,突然有点熟悉。翻了文件夹,才发现,2018年12月我曾经写过一篇战略思考的报告发给老板,里面就有类似的结论。但其实当时并没有让老板产生兴趣,而事实上,再仔细看,我说过的几个建议,都在7月后因为其他因素才开始去执行的,而且跟我的建议没有任何关系。

恍然间,我内心的情绪很复杂——
骄傲:我说什么来着?跟罗振宇想的都一样…
愤怒:为什么就不相信我说的呢?
挫败:怎么别人说就会信?
后悔:因为没有被认可,后面就很少再深入思考了。
……

用学校共享单车这件事来打比方的话,会觉得,学校不会惋惜没有做一个共享单车的生意。创新对于厦大来说并不是难事,比如免费米饭,装空调,校园卡可以在商铺或者公交上直接刷卡,隧道里做涂鸦墙…这些年,没有停止过。

学校做共享单车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而不是为了融资。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才是它的目的。

换到另外一个角度,08年也并不具备共享单车发展的机会,比如最重要的手机支付。

回到我自己的事情上,会觉得,我的确想出了和罗振宇一样的好点子,但那又怎样呢?然后呢?我的想法不具备落地的条件,比如管理层的理解;我也没有特别具体地去分析某个某些问题,不具备实操性;而我又因为没有得到肯定,而在这一年中放弃继续深入思考…

只有好想法是成不了产品经理的,关键就在于,当想法出现时,我们如何去做。

更深一层去看,提了一个自己觉得甚至事实证明「正确」的建议,别人就一定要采纳吗?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依然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心态,只有小孩子才期待自己说什么都可以实现。何况,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认知到行动也是一样。我不会告诉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儿说,你以后是要走路的,所以你要走起来而不是去爬。

不因为被认可而抬高自己,不因为被否认而贬低自己,其实就是不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动摇对自我的认知。

                        DAY2020010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