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曲,中国风
文/被褐狂夫
无意中看到一个音乐视频,听着里面一首首由日本人创作,却充满浓浓中国风的音乐,我除了惊讶,内心更多的是愤怒与感慨!
从东汉末年乱世(即三国时期)开始,日本这个狗杂种就尝试派人前来学习咱中国的文化,从此时开始,《论语》《千字文》等经典便一部部传入日本。
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更是大量抄袭借用咱的文化及诸多生活方式,虽然他们学得十分专注,但与此同时,许多东西却又学不到位。
就拿姓氏来举例。
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姓氏非常怪异,什么龟田,福江,松下,井边,上村,沙里,犬养,妻我,中出……于是网上便有类似这样的段子:你们知道日本人为什么和服的腰背位置会有包袱吗?因为他们喜欢乱搞,当一对男女在井边或者松下,村子口等地方忽然发情,女的便随即将解下那个包袱,然后躺在地上变成一个“大”字……等到将来这个孩子出生,为了纪念,他爹妈井边乱搞有的,就姓井边,在田里乱搞有的,就让他姓田中……以此类推。
虽说这是调侃,但其中也不无道理。
像咱中国,许多古人的姓氏与名字,也与职业有关。比如,孟子叫做孟轲,因为他家是做车的;比如鲁班,因为他来自鲁国,所以叫这名;比如张氏,其祖上是做弓箭的;甄氏或者陶氏,其祖上是制作陶器的;筑氏,其祖上就是盖房子的建筑工……
所以,日本人的取姓氏的方法,一开始也是学咱的。比如,有的人因为家的旁边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叫“松下”。
让人无语的是,小鬼子又学得不是那么到位。比如,这人很疼爱自己的老婆,于是给自己取姓“我妻”,有的鬼子由于实在喜欢自己养的一条狗,居然取姓“犬养”。像日本第二十九任首相,就叫犬养毅。
至于那个“中出”,俺这人一向比较单纯,不大懂其原由。想知道的,自己百度。
应该说,从古到今,日本人对咱中国文化都非常痴迷,并且诚惶诚地学着。
转眼到了元朝,忽必烈执政。
烈哥哥觉得日本这个狗东西真不是东西,便有了打它的想法,无奈中原地区与日本隔着大海,想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忽必烈心想,哥长得这么帅,干脆先让高丽使臣捎封信给小日本,劝它投降算了。
高丽使臣第一次到日本。
高丽使臣:“小日本,忽必烈哥哥那么帅,你还不投降!”
小日本:“就不投降。”
高丽使臣:“哦,那好吧,我回去了。”
高丽使臣第二次到日本。
高丽使臣:“小日本,忽必烈哥哥很帅,你也很帅,投降吧!”
小日本:“我比他帅,就不投降。”
高丽使臣:“哦,那我回去告诉他。”
高丽使臣第三次到日本。
高丽使臣: “小日本,忽必烈哥哥说就他最帅,你一点也不帅,投降吧,不投降的话他就要派人过来打你!”
小日本:“来呀来呀,俺不怕。”
结果,忽必烈军队还真来了。
众所周知,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因而当时征服了大半个地球,可是,日本却是一个岛国,蒙古军队虽然善战,但仅限于陆地。
让忽必烈郁闷的是,当蒙古铁骑乘船出海后不久,竟然遇上了一场大台风。没办法,蒙古大军只能撤回。
就这样,忽必烈第一次征讨日本的计划宣告失败。
四年后,忽必烈准备对日本进行第二次征讨。
没曾想,当蒙古军船驶入海中不久,又是一场大台风,又把蒙古军船给吹了回来。
第二次征讨,又以失败告终。
又过几年,忽必烈决定第三次征讨日本。而这一次,他有经验了,让军队先进入高丽地区(即现在的韩国),与此同时,还在高丽当地组建了一支本土水军。
很快,蒙古军队便入侵了日本的一些岛屿。
与此同时,借着天时地利优势,小日本也开始与蒙古军展开拉锯战。
转眼到了盛夏,蒙古军受不了长期海上作战,再加上蔬菜、饮水等供应不上,更要命的是,带队的蒙古将帅虽然打陆战无敌,但打水战却严重缺乏经验。
最终,蒙古大军征讨日本的计划第三次宣告失败。
看着自己借助天时与地利,接连三次“打败”蒙古大军后,小日本开始爽了。
转眼到了元末明初,日本人开始转守为攻,先让海盗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掠夺抢杀。
渐渐地,日本人发现,原来堂堂大中国的战斗力不过如此,最厉害的,大概也就是戚继光及俞大猷了,反正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嘛。
转眼到了清末,日本人又与西方诸多国家狼狈为奸,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掠夺杀抢。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别的国家抢的是金银财宝,古典字画。日本人所抢夺的,则侧重古籍,中药配方。
像当时清政府的太常寺,里面的大量乐谱古籍,当时就被日本鬼抢走。
正是这样,如今的许多日本作曲家,才会在那些乐谱的基础上,谱写出充满浓浓的中国风的乐曲。
曾经,有人去大英博物馆看着里面一件件当年去盗抢去的国宝心疼不已。
然而,西方盗抢咱的东西虽然宝贵,但那只是“表”,小日本当年盗抢咱的东西,却是咱的本!
所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华夏的东边,有一个国家叫日本,它一直对咱虎视眈眈。
有好几笔大大的债,小日本尚未与咱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