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美食,莫过于家乡的一碗炒粉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故乡最钟情的便是炒粉,在高二当走读生读书的时候,最难忘的就是晚自习十一点左右还要去小馆子点一碗炒粉,在放学的路上,一条邻家小巷,是我走过无数次的回忆。灰白的水泥路,伴着高低不齐的店铺,放眼望去并不美观,却各有各的味道。
明明知道,最简单的不过是蛋炒粉和肉炒粉,却要在这条路上想很久。
走到店里后,直接说道:“老板,来一碗炒粉。”那口锅仿佛弥漫着炒粉香而不腻的味道,看到这,嘴角莫名地扬起弧度。
“同学,上课辛苦了,来,你的炒粉。”老板和蔼可亲的对我说道。
“老板,今天的炒粉有什么新花样吗?”我满心期待地说。
“同学,我这的炒粉不是蛋炒粉就是肉炒粉,或者就是煮粉,看你这么纠结,我替你做主了。”
“哈哈,老板,还是你懂我。”我说完就往桌上放好五块钱。
想起自己刚来江西读书的时候,从第一次吃到现在,不知不觉有五年了,那时一碗炒粉三块钱,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涨到了五块钱。后来高中毕业后去了南京,每次看到粉都忍不住想起家乡的炒粉,那劲道和味道,实在赞不绝口。
那晚灯火通明,我边看电视边吃炒粉,谁也不知道,时隔五六年,黄金埠最流行的竟然是牛肉炒粉,一碗二十元不过分。
而炒粉的物价似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我吃过最便宜的炒粉,是蓝天中学食堂1.8元一碗的炒粉。
我吃过各种各样的炒粉,从形状上,有粗有细;从味道上,有酸甜苦辣,也有咸淡百味;从口感上,有香滑而柔润,也有新鲜而细腻……但似乎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还是,家乡的炒粉。
我家乡的炒粉,叫江西炒粉,又叫南昌炒粉。或许放几十年前,我会说,这在上海从未有过的美食。而现在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有“南昌炒粉”品牌的身影。每次无论在上班,还是在家,只要打开美团外卖,都会出现“南昌炒粉”的店铺。都忍不住怀念家乡的味道。
我大学虽然不是在南昌读的,但经常听同学说起南昌的炒粉,味道那叫一绝。
“下次你来南昌,我请你吃南昌炒粉。”
“吃过南昌炒粉吗?下次我带你吃。”
“来南昌不吃一碗炒粉,白来一趟。”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高中同学特意寄了一份江西米粉给我。我一看,生的。对她说:“太感动了,虽然是生的。”
“寄熟的炒粉到你那估计都发霉了,你就凑合凑合吃吧。”同学善解人意的说道。我感动地泪流满面说:“我不会弄咋办啊?”
一碗炒粉,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回忆,步入大学后,认识了全国各地的朋友,讲起家乡的特色,无不在说美食。就像之前网上风靡一时的《西安人的歌》,字字句句,都戳中西安人的记忆。又怎会不打动人心呢?
每当回到自己的故乡或异乡时,仍不忘记江西炒粉的韧劲和辣味,这或许就是青春的情结吧!
就像《舌尖2》说的,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
说来很奇怪,每次看到《樱桃小丸子》里面小丸子的爷爷,脑海回放地记忆竟然是拌粉。高二当走读生后,最期待的就是赶集,只要一赶集,就可以吃到便宜又美味可口的拌粉,一把桌子,几把叠在一起的小椅子,传来店主“呼呼”煮粉的声音。
不会做饭的我,都看会了拌粉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在家事先就把粉煮熟,等有客人时,粉条分批下锅,煮热后捞起来,一碗,两碗,三碗……最后倒点酱油,就摆在桌前。而桌上有花生,萝卜菜等小配菜选择。
就着辣椒酱,拌着花生,痛快地吃起来,有滋有味,吃到肚子圆方可罢休。也因此我成了店里的常客。
“来,多加点你最爱吃的花生!”老板热情的给我倒了好多花生,我连忙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享受美食的时间是快乐的,但是等待美食出炉的时间是最快乐的。
有时帮同学打包拌粉的时候,我都会加点花生。他们让我捎带三块钱的面筋的时候,都忍不住对我说:“花生加拌粉,绝配!”是的,面筋再好吃,也比不上拌粉配花生的口感,那才是绝配!
毕业三年后,再次走在熟悉的地方,一花一草一木皆有情,只是曲中人亦非意中人。以前常常吃夜宵的店,成了一家拌粉店,虽然是陌生的面孔和环境,但依旧怀念。当那碗拌粉端过来,上面还有许多汤水和榨菜时,我便知道,那碗“花生加拌粉,绝配”已经是青春的回忆了。
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就像张嘉佳所说的:“美食和风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和迷惘。”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我们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