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故宫:200吨巨石,万余斤玉山,完成搬运与雕刻绝非易事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16人
锦瑟酉娴

紫禁城前朝三大殿,终结于保和殿。保和殿不仅是文人向往的殿试之所,它还有一件特殊的“装饰”:紫禁城里最大构件,一块重达200吨巨石雕成的云龙石雕,被安置在保和殿后,六百年来一直“静卧”于此。因其第一巨大与特别精美,吸引了今天游人的关注。

这块精美的巨大石雕,需要大量匠人同时雕刻。看,波涛汹涌中,有仙草荡漾其间。九条蟠龙云中翻腾,寓意真龙天子的皇帝,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巨石,怎样从北京郊区,距紫禁城90公里外的房山石窝,运进紫禁城。说起来古人智慧令人惊叹。他们利用冬天滴水成冰的自然条件,每500米凿一口井,有人提前泼水在路上,然后在冰路上运输。同时冰上洒水,减小摩擦力。这块巨石,耗费人力万人,骡马两千,历28天到紫禁城。

如果说,保和殿后的巨石运进来十分艰难,那么乐寿堂的玉山”大禹治水“,从开采到完工,简直就是“滥用民力”了。乐寿堂是乾隆预备养老的宫区,是宁寿宫的后殿,现在是珍宝馆。有人说,这里就是小型紫禁城了。

这块玉山来自万里之外的昆仑山,是紫禁城里最大的玉料,现在已经是故宫的镇馆之宝。玉山体量庞大,重达一万多斤。据说只将玉料运下山,就画了三年时间。又用三年多时间,才将玉山运进紫禁城。其间人力浩繁,工程艰难。但简单处理后,玉山又再次“上路”,用三月多时间,运达扬州。那里云集了全国最好的玉器工匠。

数千个工匠,同时在玉山上工作,雕出“大禹治水”图景。歌颂乾隆皇帝,功绩如大禹治水一般,福惠百姓子民。前后耗时十余年。有专家研究过,如果仅靠一个工匠来雕刻,需要四百多年时间。看到数字,才知道玉山造成的民力之殇。乾隆大概也有所醒悟,他告诫子孙,以后断不可因喜欢珍玩,而动用如此民力。虽然来得迟了,也总算明白了。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后世子孙,面对渐渐衰落的国力,再也无力喜欢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