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精神之恋(二)理念和善

2023-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惠风畅叙

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首先看看“什么是善行?”,说救一个掉进冰湖快要淹死的人,当我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善行,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关于善行的理念,这个理念使我们能把这个行为理解为善的。

在这里我们简要地说:当我们谈到约翰的马,我们谈论的是一匹可以指出的个别马,是时空中可感知的现象。相反,如果我们一般性地谈论马,那可以说谈论的是马这个概念。

对这个概念,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叫法:Pferd,hest,cheval,hestur等。柏拉图坚持认为概念——如马这个概念,指称独立存在的,个别对象置于这些概念之下。这里说的个别对象是马这个种的样本。柏拉图把这样理解的概念称为理念。如果谈论的是名叫黑美人和秘书处的马,那我们清楚地知道谈论的是什么,就是黑美人和秘书处这两匹马。我们能够指出和触摸到。但对于马这个概念,我们无法在马厩或牧场中找到、指出、看见和触摸。

如果我们用意义理论说,语句只有在指称存在的事物时才有意义,那么马这个词必然指称某物。既然我们无法用感官感知这一“事物”,那它一定是不可感知的事物,也就是马的理念。因此,马的理念必然存在,即使我们无法在时空中感知它。

这些论证使理念论看上去合理。它们表明,世界以两种根本不同的方式分为两部分,理念的部分和我们用感官感知的事物的部分:

这种本体论划分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说明善——伦理-政治规范——存在于理念形式中。如果我们坚持对理念的通常解释,那我们可以说,理念不存在于时空,既不产生也不会消失。它们是恒久不变的。黑美人这匹马会出生、成长和死亡,但马的理念是同一个。这意味着作为理念的善同样是不变的,不管人们是否遵循它,认识它。换句话说,柏拉图认为他借此表明道德和政治有稳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完全独立于人们的各种意见和习俗。因此理念论可以说为伦理-政治的规范和价值确保了一个绝对和普遍有效的基础。

从理念论的观点,我们得出如下两分法:爱的教育

柏拉图不认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处于同等地位,他认为理念世界更有价值:理念是理想。正是这个观点,使柏拉图哲学给予了人们极大精神鼓舞,如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既然理念是理想,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去获得它们。柏拉图认为对这些理想的渴望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这就是柏拉图式的爱:对真、善、美不断的渴望。

因此,对人类来说,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之间不存在固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人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间的内在张力中:在可感世界中人们知道一些行为要好于另一些行为。在可感世界中闪现的善的理念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善的理念的暂时、不完全的洞见。当我们能更清楚地洞见善的理念时,我们也就更能区分可感世界的善恶了。

同时,当我们试图更好地理解在可感世界遇到的善恶时,我们也就更能设想善的理念了。这样在设想理念(理论)和经验感觉世界(实践)中,有一个不断交替(辩证)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可以同时提高我们对善的理念和对善的生活的洞见。

这样,哲学变得既普遍——就它与永恒的理念相关而言——又具体——就它与我们生活情境相关而言。哲学同时是知识和教育。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教育过程,上朝理念(光线),下朝可感事物(影子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像通常认为的那样,简单声称柏拉图是为真理而寻求真理。真理的获得,部分是通过对理念和对此时此刻生活情境之间的来回洞见;一个对理念已获得充足洞见的人会转而用这一洞见去照亮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