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
人在百年之时,合眼之前,最后会看见什么?
于我而言,会是一只猴子。没错,就是《猴子捞月》里那只傻猴子。
第一次听到《猴子捞月》这个故事,是在儿时田边:从前有一只猴子,一出生便值月圆之夜,天上的月亮如圆盘一样,又大又圆又亮,猴子便一下子爱上了月亮,只要瞧见月亮便心中欢喜。后来,猴子发现河水边、水缸里、水盆里也有月亮,仿佛触手可及!于是猴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试图捞月,没想到,一碰那月亮,月亮便碎了,猴子以为是自己弄坏了月亮,哇的哭出来,一会儿,月亮又圆回来,猴子马上又笑了。猴子以为是自己捞月亮的方式错了,又别别扭扭换了个姿势捞,结果……又哭了……又笑了……
记忆中那个小女孩赤着脚丫,望着天上的月亮,笑得前仰后合:
猴子,真傻!
让小女孩没想到的是,故事讲完了,猴子却住进了小女孩的心里,跟着小女孩一起长大,某一天,小女孩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越来越像那只猴子!
其实,猴子捞月,不就是人在追逐梦想么?
儿时,以为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无所不能;少年时,心中揣着梦想,高喊着拼搏奋发,万山无阻。
如今?
早已经明白,梦想不是喊高歌就能实现的,它已经异化成为黑夜里的月亮,永远高悬。人追逐梦想的过程,无异于一个追逐虚妄的过程。
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相信童话故事的孩子,却固执地做了一只捞月的猴子。猴子们也明白,月亮是捞不到的,可是,仍然不会停止捞月,为什么,因为欢喜。月亮虽不见得有多好,但确是来到这世间第一次瞧见心欢喜的东西,第一次渴望拥有的东西。后来的后来,有许多来来去去,却没能比得上这最初的悸动。不再追逐月亮,我们也便不再是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越长大,越能看清这世间人鬼同行之怪状,越少能看见让自己真正心欢喜的事物,到最后,不得不选择“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的态度,藏起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跟它保持距离,终于慢慢瞧清楚执着的、简单的、虚假的、扭曲的、真挚的百态,也看清了数不清模样的自己:虚伪的、热情的、骄傲的、丑陋的、诚实的、脆弱的……这些矛盾的东西,和平的共存着。真真如佛说的,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我不是天地,我不是圣人,我只是一只猴子,一只失掉了月亮便会失去自己的猴子,因此,这只长大的猴子虽知捞月难于登天,却依然会在无数个黑夜抬头望月,固执地去尝试。
一次次,水皱了,月碎了,猴子仍没有停止捞月。
直到有一天,猴子在水中,不止看见了月亮。
还看见了自己。
如此,百年之时,合眼之前,莫不得再道一句:
猴子,真傻!